吏隐宜春郡诗十首(其一)

吏隐宜春郡,年丰狱讼稀。

馀粮委南亩,茂草满圜扉。

天意怜艰食,民心耻画衣。

万家行乐处,车马有光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官吏在宜春郡过着隐居生活,因为年成丰收,诉讼案件很少。
剩余的粮食堆积在田间,院门四周长满了茂盛的草木。
上天怜悯百姓粮食不足,人们以穿粗布为耻。
在万民欢庆的地方,车马往来,一片繁华景象。

注释

吏隐:官员像隐士一样生活。
宜春郡: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年丰:丰收之年。
狱讼稀:诉讼案件少。
馀粮:多余的粮食。
南亩:农田。
圜扉:院门。
艰食:粮食短缺。
画衣:精美的衣服,这里指奢侈的生活。
万家:众多家庭。
车马有光辉:形容车马众多,繁华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官吏在宜春郡隐居的和谐景象。"吏隐"意味着官员以隐士的方式生活,表现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年丰狱讼稀"反映了当地社会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犯罪和诉讼之事不多见。

"馀粮委南亩"展现了丰收的场景,粮食剩余,田地里堆积着富余的谷物。"茂草满圜扉"则以自然的繁茂草木衬托出人烟稀少,环境宁静。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上天眷顾百姓,使得人们不再为饥饿所困的感慨,"天意怜艰食"。同时,"民心耻画衣"暗示了人民自尊心提高,耻于接受不劳而获的赏赐,更愿意通过勤劳获得衣食。

最后两句"万家行乐处,车马有光辉"描绘了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富足繁荣的景象,车马往来,繁华热闹,显示出社会的富足和人们的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赞美了宜春郡的太平盛世,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和对民生福祉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153)

祖无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焕斗。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字:择之
  • 籍贯:蔡州上蔡
  • 生卒年:1011—1084

相关古诗词

寺有四绝一曰灵岩予以赴官获此税鞅因赋拙句用志其行

常想灵踪得到难,因回征辔此盘桓。

松风逗磬僧斋冷,石水环堂客梦寒。

圣作自同尧典布,古碑犹是魏朝刊。

最怜山色当楼好,欲去重来一凭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和酬张兟秀才见寄

倾盖相知分不同,远凭邮置枉缄封。

题评祗益烦更品,刻画何曾补陋容。

綵服侍行君得意,朱轓假守我劳悰。

论文未遂西斋约,早晚重亲太华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自咏二首(其二)

形胜山前感物华,却乘清兴过僧家。

楼台消废无人问,今古传闻只自嗟。

云拥断崖埋石笋,泉冲凉雨落金沙。

凭君识得寻幽趣,只管高谭至日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至齐五月两院狱空喜而成咏

厌预铃斋议,欣闻狱犴空。

三章用旧制,五月绍遗风。

止系垂衣治,非干别驾功。

惟期四海内,刑厝与周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