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才江居五题(其一)枕流亭

爱此烟景佳,开轩故临水。

晴晖照寒浪,飞影动窗纸。

倚槛见鱼游,卷帘知雁起。

憔悴笑湘累,区区咏兰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喜爱这如画的景色,特意打开窗户面对着水边。
晴朗的阳光照在寒冷的波浪上,飞鸟的影子在窗纸上摇曳。
靠着栏杆看到鱼儿游弋,放下帘子知道大雁起飞。
我自嘲地微笑,如同湘妃那样感慨,只是吟咏着兰花和白芷。

注释

爱:喜爱。
此:这。
烟景佳:如画的景色。
开轩:打开窗户。
故:特意。
临水:面对着水边。
晴晖:晴朗的阳光。
照:照射。
寒浪:寒冷的波浪。
飞影:飞鸟的影子。
窗纸:窗上的纸。
倚槛:靠着栏杆。
见:看到。
鱼游:鱼儿游弋。
卷帘:放下帘子。
知:知道。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惫。
笑:微笑。
湘累:湘妃,古代传说中的湘水女神,这里借指忧愁的人。
区区:微不足道,自谦之词。
咏:吟咏。
兰芷:兰花和白芷,象征高洁。

鉴赏

诗人以“爱此烟景佳,开轩故临水”开始,表达了对这片江水景色的喜爱,以及自己常常坐船靠近水边的习惯。接下来的“晴晖照寒浪,飞影动窗纸”,则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流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这些光线又投射到了窗户上的纸上,形成一幅自然的光影艺术。

“倚槛见鱼游,卷帘知雁起”中,诗人通过倚靠在栏杆上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同时也能通过轻轻卷起的窗帘听到天空中大雁飞起的声音。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力,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欣赏。

最后,“憔悴笑湘累,区区咏兰芷”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自得。他对于周围环境感到满足,对于那些小小的花草(“兰芷”)也能产生深深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情怀和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四)直钩矶

尽知人钩曲,独见君钩直。

年年此矶上,万掣无一得。

持竿只自苦,吞饵何尝识。

试效人所为,君鱼不胜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五)醉经庵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夏树

夏树始繁密,条缕方且柔。

左右覆吾庐,合如张碧油。

新蝉噪晴午,馀响藏深幽。

轩窗转炎日,清影为我留。

蚊蚋亦取庇,闹若春雨稠。

拂挥不停手,咀嚼胡尔雠。

何当薰风来,一与扫荡收。

吾将就高荫,濯足临寒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峰铁峡

东风吹空力何短,三月陇山全未暖。

文法奸酋引骑兵,飞随银鹘弓刀满。

霜矛雪甲寒如水,候卒何由知首尾。

君不见峰铁峡头云色死,一过萧然五十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