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十)

先王急民事,分吏察垄亩。

田荒宅无毛,置法责粟布。

壤壤一岁勤,暴暴三年聚。

农政久不修,几家有禾黍。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代君王关心百姓疾苦,派遣官员巡视田地。
田地荒芜房屋空,法令严苛征收粮食布匹。
辛勤耕作一年整,三年储备才丰满。
农业政策长期失修,能有多少人家丰收稻谷。

注释

先王:古代的君主。
急民事:非常关注百姓的生计。
分吏:派遣官员。
察垄亩:巡视田地。
田荒:田地荒芜。
宅无毛:房屋无人居住。
置法:制定法律。
责粟布:征收粮食和布匹。
壤壤:勤劳耕作的样子。
一岁:一年。
暴暴:积累、聚集。
三年聚:三年的储备。
农政:农业政策。
久不修:长时间未得到改善。
禾黍:泛指谷物,如稻谷、黍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萧条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困境和农业政策的失误。"先王急民事,分吏察垄亩"表明古代圣明的君主非常关心民生,并通过官员对土地进行细致的调查管理。然而接下来的"田荒宅无毛,置法责粟布"则说明当时的农田荒废,没有耕种,而住所也破败不堪,不见生机,这是由于农业政策失误和官吏责任心缺失所致。

"壤壤一岁勤,暴暴三年聚"可能是在描写农民一年辛勤劳作,但收成微薄,而每过几年则有较丰收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这种自然规律并未能缓解农村的困境。最后两句"农政久不修,几家有禾黍"指出农业政策长期得不到改善和重视,结果是很少有家庭能够拥有自己的粮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

诗中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实的差距,以及自然规律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于农村困境的忧虑和对良好农业政策的渴望。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二十二)

善学必探本,知本贵善养。

种木既得地,柯叶日滋长。

纷纷绮语工,汩汩良心丧。

多闻竟无益,不如鸡犬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杂诗(其十九)

浚泉少汲水,汲多泉水污。

力穑莫揠苗,揠苗苗必枯。

心清事自简,气和体必舒。

古人有至言,治民如烹鱼。

形式: 古风

杂诗(其十一)

杯水入沧溟,浩浩通无际。

原心方寸间,混合周天地。

后稷勤稼穑,颜渊甘箪食。

行己在一时,流芳播万世。

至道不远人,安行近且易。

形式: 古风

杂诗(其六)

阳刚形发辉,阴凝体受照。

金魄溯火乌,进退见朒朓。

气引潮海壮,象推介虫小。

南北应坎离,东西正昏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