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与才伯小酌追怀去腊午门赐燕

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

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

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

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腊日午门赐宴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首联“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以“嘉平”点出时间,暗示腊月之景,而“紫宫”则象征皇家的尊贵与庄严,通过“长筵错落”描绘了宴席的盛大与繁复,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宫廷宴会场景中。

颔联“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转折至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光的怀念与今日境遇的无奈。这里的“随例”意味着按照惯例,而“沾恩泽”则指受到恩惠或赏识,但“此日追思叹转蓬”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将个人命运与飘零的蓬草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悲凉。

颈联“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感叹岁月不饶人,即使在节日的欢庆中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使得两鬓斑白。然而,在这艰难的时局中,还能与友人共饮一杯,虽为幸事,但也难掩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尾联“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柳条与萱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诗人却说无需询问它们,而是选择与远方的朋友共同眺望天边的大雁。这一句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远方的向往,表达了即便身处困境,也愿意与朋友共度难关,共同寻找希望与未来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面貌。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旅怀

阴凝冰未泮,雪尽岁还穷。

世事浮荣外,生涯久病中。

心旌摇落日,天影度冥鸿。

短发垂垂白,那堪犯朔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野行因过废寺

久客念摇落,意行还寂寥。

馀寒栖短褐,斜日带荒寮。

岁事行将尽,羁䰟黯欲销。

云房才咫尺,便觉远尘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其一)

不用浮文荐子虚,底须沧海问遗珠。

若为尚作稽康累,懒慢难酬满案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某比以笔劄逋缓应酬为劳且闻有露章荐留者才伯贻诗见戏辄亦用韵解嘲(其二)

绝涧深林付窅冥,三年惭负草堂灵。

青山应笑东方朔,何用俳优辱汉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