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腊日午门赐宴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首联“去岁嘉平燕紫宫,长筵错落午门东”以“嘉平”点出时间,暗示腊月之景,而“紫宫”则象征皇家的尊贵与庄严,通过“长筵错落”描绘了宴席的盛大与繁复,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宫廷宴会场景中。
颔联“一时随例沾恩泽,此日追思叹转蓬”转折至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光的怀念与今日境遇的无奈。这里的“随例”意味着按照惯例,而“沾恩泽”则指受到恩惠或赏识,但“此日追思叹转蓬”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的感慨,将个人命运与飘零的蓬草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悲凉。
颈联“节叙不禁双鬓改,江湖犹幸一樽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感叹岁月不饶人,即使在节日的欢庆中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使得两鬓斑白。然而,在这艰难的时局中,还能与友人共饮一杯,虽为幸事,但也难掩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尾联“柳条萱草何须问,且共天涯目断鸿”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柳条与萱草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但诗人却说无需询问它们,而是选择与远方的朋友共同眺望天边的大雁。这一句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远方的向往,表达了即便身处困境,也愿意与朋友共度难关,共同寻找希望与未来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