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破晓时离开洛阳城,城中回荡着歌声乐声。
直到天黑到达缑山岭,山岭上升起袅袅烟霞。
草木充满自然的韵味,山河间流露出古老的情感。
真正的隐士不以德行为薄,归隐后足以躬耕田园。

注释

侵星:破晓时分,指天刚亮。
发洛城:离开洛阳城。
歌吹声:歌声和音乐声。
毕景:直到天黑,一整天。
缑岭:地名,缑山岭。
烟霞生:烟雾与云霞升腾而起。
饶:充满。
野意:自然的意味,野趣。
山川:山河,自然景观。
大隐:真正的隐士,指不求名利、深藏不露的隐居者。
德所薄:不以德行为浅薄,意指重视内在修养。
退耕:归隐田园,从事农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征途中经过缑岭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这里“侵星”意味着夜色渐浓,星辰即将出现,而“洛城”的提及则是古人常用来指代都城的名称。诗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一个夜幕降临之际,都城中依然歌声与吹奏之声相闻,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的画面。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随后诗人登上了缑岭,这里的“毕景”意味着景色尽收眼底,而“岭上烟霞生”则是对山岭之巅云雾缭绕的美丽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化无穷。

接下来的“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诗人通过对草木和山川景观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这里的“饶”字有着丰富、宽广的意思,而“古情”则是指那些蕴含历史沧桑的深远情愫。

最后两句,“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诗人借助“大隐”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这里的“德”字暗指的是个人修养与品格,而“薄”则意味着不追求功名利禄。“归来可退耕”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田园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洁的人生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趣味的作品。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

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

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闰月再重阳,仙舆历宝坊。

帝歌云稍白,御酒菊犹黄。

风铎喧行漏,天花拂舞行。

豫游多景福,梵宇日生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綵花应制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

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筵开。

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

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