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载扁舟自在闲,帝城春物不相关。
却因久住蓬莱阁,赢得年年看绿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首句“十载扁舟自在闲”展现的是诗人历经十年漂泊,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仿佛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接着,“帝城春物不相关”则暗示了诗人与外界繁华的疏离感,他似乎对帝都的春景无动于衷,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最后一句“却因久住蓬莱阁,赢得年年看绿山”转折巧妙,揭示了诗人实际上并未完全脱离尘世,而是选择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他长久居住在蓬莱阁这样的仙境之地,得以每年都能欣赏到那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山峦。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是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文人形象。
不详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去蜀且万里,寻师踰十年。
初犹学搜句,老渐欲参禅。
晏坐蒲团破,游方草屦穿。
还家何所得,笑上峡中船。
客舍秋来忆旧居,一帆归去落东吴。
他年寄我新诗句,即是云栖小筑图。
不分西津亭下石,二年输与白鸥眠。
而今更恨申居士,占断旁边著钓船。
旧德凋零尽,惟公尚典型。
遂无宣室对,徒有景钟铭。
志欲兼三代,文皆刺六经。
何由瞻傅说,但觅泰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