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华洞

真仙构灵宅,洞府何嵌空。

入洞可十里,流水咽其中。

阴岛湿花露,石门度松风。

怪石变万状,寻源竟无穷。

有时起云雾,微径又不通。

触目极杳霭,游心但鸿濛。

路尽忽有天,容光澹空青。

蜕出风露外,了然心目醒。

幽兴殊未已,又还宿云扃。

飞梦即蓬岛,冥心祈道经。

终悲向朝市,尘鬓秋星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深入玉华洞的奇妙之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洞府的神秘与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真仙构灵宅”开始,便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是仙境中的洞府,充满了神秘与玄妙。

“洞府何嵌空”,既是对洞府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暗示了其深邃与不可测。随着“入洞可十里,流水咽其中”的描述,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同深入洞穴,感受那幽暗而充满生机的环境。水声低沉,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阴岛湿花露,石门度松风”则进一步渲染了洞内独特的生态景象,花露湿润,松风轻拂,一派清幽之气。

“怪石变万状,寻源竟无穷”则展现了洞内岩石千奇百怪的形态,以及探索的无尽可能,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有时起云雾,微径又不通”则描绘了洞内变幻莫测的气象,增加了旅程的神秘色彩。

“触目极杳霭,游心但鸿濛”两句,诗人通过视觉与心灵的感受,表达了对洞内景象的深刻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路尽忽有天,容光澹空青”则描绘了在深入探索后,豁然开朗的景象,仿佛是另一种天地,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蜕出风露外,了然心目醒”表达了诗人从这次旅行中获得的心灵净化与觉醒,仿佛摆脱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幽兴殊未已,又还宿云扃”则表明了诗人对这次经历的留恋与不舍,即使返回现实,心中的那份幽静与向往依然存在。

最后,“飞梦即蓬岛,冥心祈道经。终悲向朝市,尘鬓秋星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仙境与尘世之间矛盾的感慨,以及对追求精神自由与道义的执着。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54)

林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忆周模

倾盖一分手,沉思长在襟。

况兹离居夕,复此秋城砧。

露下叶初落,草根虫又吟。

虽云感物候,终念旷幽寻。

剑水东南流,故人千里心。

无因达尺素,梦绕青枫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夜期卢道士见宿不至

扫石待瑶驾,焚香立阴阶。

如何道机熟,反使音期乖。

暝色带疏竹,秋声连夜斋。

无因问丹诀,默默此时怀。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游海上瑞岩

海国横秀色,兹山何郁盘。

黄金亘楼观,积翠开峰峦。

登高恍神游,驻目穷遐观。

地迥云物古,天秋松桂寒。

于时灏气清,东溟净液澜。

精思落天外,回飙生羽翰。

尝闻有灵草,可以驻颓颜。

且毕济时略,金梯期再扳。

形式: 古风

石竹山紫云洞

群峰际东海,一峰凌紫云。

昔人炼丹处,石室莓苔纹。

飘飘龙虎车,即此上丹阙。

惟留白鹤影,宛在青松月。

下有静者庐,其人颇淳庞。

一水落天镜,万花明石窗。

药食有时暇,还来叩岩关。

心与鱼鸟乐,身随天地閒。

伊余困流俗,十载未应还。

长歌赋招隐,梦绕天涯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