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蔡尉秘校

环峰雨过烟岚披,君醉兀兀骑驴归。

明朝大字送满箧,乃是醉扫琅琊诗。

阳冰篆笔昔未有,铁索礧碨缠蛟螭。

禹偁八咏不足数,永叔烂浸镌瑶碑。

山光水润洗出大古色,更后敢作知为谁。

爱君胆大少且锐,搀剔缺漏笔补之。

飘然一别今七载,取读往往生光辉。

宁知流落尚为尉,潇湘邂逅令人嚱。

又致新章溢编楮,遣仆买酒烹黄鸡。

伊予齿发更衰落,固异往昔相逢时。

举杯未尽辄醉倒,跟吻虽强难扶持。

人生老去百无益,谈新忆故惟伤悲。

劝君休吟亦勿饮,橛株拘坐真忘机。

死生终始了为一,清风为我炎天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酬蔡尉秘校》。诗中描绘了与友人蔡尉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首句“环峰雨过烟岚披”,以自然景象开篇,雨后的山峰笼罩在烟雾和岚气之中,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君醉兀兀骑驴归”一句,通过想象友人醉酒归家的情景,展现出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

“明朝大字送满箧,乃是醉扫琅琊诗”两句,描述了友人醉后挥毫泼墨,创作出充满激情与才情的诗篇,表达了对艺术创作自由奔放精神的赞美。

“阳冰篆笔昔未有,铁索礧碨缠蛟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赞美友人的书法技艺高超,如同古代名手阳冰的篆书一般,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禹偁八咏不足数,永叔烂浸镌瑶碑”两句,进一步赞扬友人的文学成就,将之与历史上的著名文人并列,显示其才华横溢。

“山光水润洗出大古色,更后敢作知为谁”两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寓意友人的作品如同大自然般古老而珍贵,值得后人铭记。

“爱君胆大少且锐,搀剔缺漏笔补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敢于创新、填补空白的赞赏。

“飘然一别今七载,取读往往生光辉”两句,回忆与友人分别多年,每次阅读友人的作品都感到无比的光彩照人。

“宁知流落尚为尉,潇湘邂逅令人嚱”两句,感叹友人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依然保持高洁的品格,令人敬佩。

“又致新章溢编楮,遣仆买酒烹黄鸡”两句,描述友人再次寄来新作,并邀请诗人共饮,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伊予齿发更衰落,固异往昔相逢时”两句,诗人感慨自己年岁已高,与友人相聚的时光不再,充满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举杯未尽辄醉倒,跟吻虽强难扶持”两句,描绘诗人因年老体弱,饮酒后即刻醉倒,难以自持的情景。

“人生老去百无益,谈新忆故惟伤悲”两句,表达了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哀叹,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劝君休吟亦勿饮,橛株拘坐真忘机”两句,诗人劝告友人不要过于沉浸于创作与饮酒,以免徒增烦恼。

“死生终始了为一,清风为我炎天吹”两句,以自然界的清风比喻内心的宁静,表达出对生死轮回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酬李从道太博

秋水浸天无表里,间帆已过三千里。

鹦鹉洲前逢故人,往事新愁还可纪。

祖朝熙熙民物好,长忆联车游五老。

鸟啼花舞送春归,倏忽官书满三考。

从兹南北趋尘劳,往往遭嗤儿女曹。

斗筲之禄未能弃,回首空羡严陵高。

相逢彼此惊迟暮,笔下琳琅写心素。

荷花十顷绕君家,岂是荒榛碍归路。

悲歌不觉青衫湿,酒杯未满愁先入。

闻说明朝趋玉京,直节如今恐难立。

形式: 古风

公择鄂守学士三堂请雨

庙门斜开压江浦,红裳小巫未击鼓。

太守焚香令致词,愿驾苍龙作霖雨。

三神鼎峙名谓何,子胥范蠡马伏波。

图经莫载碑字灭,忠魂血食应不讹。

朝廷日夜传新令,辅弼贤良元首圣。

阴阳调燮神相之,忍使斯民饥以病。

形式: 古风

酬魏炎秀才

碧云暮合庐山头,夜蛩声撼乡园愁。

忽然一见旧游客,贳酒不惜千金裘。

高谈稍听吐胸臆,歘如野烧光难收。

虎豹哀嗥走不彻,猎网四面谁能搜。

嗟予慄慄畏事者,兀坐视予劳双眸。

主人欣欢亟扫室,雁榻旋列横霜秋。

两溪倒碧泻明月,松窗左右风飗飗。

长篇赠我不可和,和声酸涩令人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懒散赠葫公

葫公家在东园隅,世族蕃衍今仍孤。

平生嗜酒少知者,请说懒散提携初。

杖头世界迷日月,豁然心地无榛芜。

人人未饮公辄醉,坐卧只与樽罍俱。

章华开口泄上旨,毛颖秃发非中书。

贪官虽得后乃辱,智虑可惜于身疏。

岂如葫公泛沧海,不用鼓枻并乘桴。

蓬莱顶上受玉液,酣酣至乐忘荣枯。

劫火任灭公未醒,不复愿进承明庐。

承明侍宴尽金玉,君岂有意来相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