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一片瑶光万里开,停杯追忆谪仙才。

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

零落故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

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片明亮的光芒照耀万里,停下酒杯追忆被贬谪的仙人风采。
平常明亮的月亮难得一见,这样的中秋佳节又能有几次来临呢。
散落的老朋友已不在那个白社,登高望远何处不是仙境瑶台。
想邀请黄鹤随风而来,只问那霓裳羽衣现在何处呢。

注释

瑶光:明亮的光芒,这里指月光。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称作‘谪仙人’。
白社:古代文人雅集之地,这里代指友人聚集的地方。
瑶台:神话中的仙宫,比喻美好的地方。
黄鹤:典出‘黄鹤一去不复返’,象征仙人或过去的美好时光。
霓裳:唐朝宫廷乐曲名,此处可能暗指美好的音乐或文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月色如洗的美丽景象,诗人在赏月之际,不禁思念古时的谪仙才子李白。通过“寻常明月不易见”一句,可感受到诗人对难得美好月色的珍惜和对中秋佳节的特别情怀。而“如此中秋能几来”则流露出一种对于时光易逝、良辰美景难以长久的哀叹。

接着,“零落故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两句表达了对昔日友人无法相聚,以及游览之地无法与心中理想相符的怀念和不舍。这里的“白社”、“瑶台”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集会地点或美丽的自然景观,但在诗中它们更多代表着一种美好的回忆。

最后,“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则是在这种怀旧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心情下,诗人表达了想要随风远去,追寻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和人物的愿望。这里的“黄鹤”象征着自由和超脱,而“霓裳”则可能是指某位特定的人物或抽象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亮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和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的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于无法长久的哀愁。

收录诗词(1)

史嵩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消得寒字

同云收万里,爱日已三竿。

见睍将潜迹,无风特地寒。

晴檐如下雨,槁涧忽鸣湍。

渐觉山河复,方知世界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谒金门

深院宇。寂寂不禁风雨。苔径流钱青莫数。

银泥蜗篆古。满院多应无主。却被痴儿拈取。

穿向柳丝喧笑语。买将春色去。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秋夜闻蛩和壁间韵

霜气添秋肃,蛩声入夜清。

为谁衣未织,向我语偏明。

庭外三更月,床头万里情。

凄然如有诉,愁思动人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兴庆池禊宴

池馆春光欲禁烟,芳辰修禊集群贤。

茂林深处森冠剑,清籁鸣时当管弦。

召伯甘棠分陕地,羊公风景岘山前。

诗成莫讶天机俊,潜握人间造化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