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

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徒称谁氏子,独立天地元。

实际且何有,物先安可存。

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万物法则非出自一门,繁杂智慧反使人迷惑。
空自称是某家之子,独自立于世界本原之上。
真实情况究竟何在,事物怎能预先存在。
需知心念不动之时,方能洞察万物的根本源头。

注释

万法:万物的法则规律。
无门:没有固定出处或起源。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
智昏:智慧使用不当导致的困惑。
徒称:空洞地宣称。
谁氏子:指不确定的家族后裔,泛指一般人。
独立:独自站立,不依赖他人。
天地元:天地的本原,宇宙的根本。
实际:真实的状况或本质。
且何有:究竟是否存在。
物先:事物之前或事物的预设状态。
安可存:怎能存在。
须知:必须知道。
不动念:心念静止,没有杂念。
照出:洞察、照亮。
万重源:万物的多重源头,深层次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佛学思想和禅宗哲理。诗中“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两句,表达了万物皆从虚空无门之处生出,但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常令人心智迷乱,使人难以明辨是非。

接着的“徒称谁氏子,独立天地元”,诗人自问自答,虽然被人称作某家之子,但自己的内心却如同独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不为世俗所动摇。这里体现了禅宗中“我本来面目”的理念,即每个人都应寻求自己本源的纯净和自由。

“实际且何有,物先安可存”两句,则是在探讨宇宙万物的真实与存在状态。诗人认为在这纷扰的世界中,真正的存在是稀少的,而事物之所以能被保存下来,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备了某种平和安稳的品质。

最后,“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则是诗人对修行者的告诫。意思是要深刻理解内心不起波澜的重要性,当心念不动时,才能照亮无尽的生命之源。这也反映了禅宗中“静坐观心”、“明心见性”的修炼方法。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探讨和内在智慧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禅学真理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禅思

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

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

妄以一念动,势如千波翻。

伤哉子桑扈,虫臂徒虚言。

神威兴外论,宗邪生异源。

空何妨色在,妙岂废身存。

寂灭本非寂,諠哗曾未諠。

嗟嗟世上禅,不共智者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答俞校书冬夜

夜闲禅用精,空界亦清迥。

子真仙曹吏,好我如宗炳。

一宿觌幽胜,形清烦虑屏。

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遗此感予怀,沈吟忘夕永。

月彩散瑶碧,示君禅中境。

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

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诗情聊作用,空性惟寂静。

若许林下期,看君辞簿领。

形式: 古风

翔隼歌送王端公

古人赏神骏,何如秋隼击。

独立高标望霜翮,应看天宇如咫尺。

低回拂地凌风翔,鹏雏敢下雁断行。

晴空四顾忽不见,有时独出青霞傍。

穷阴万里落寒日,气杀草枯增奋逸。

云塞斜飞搅叶迷,雪天直上穿花疾。

见君高情有所属,赠别因歌翔隼曲。

离亭惨惨客散时,歌尽路长意不足。

形式: 古风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见说吴王送女时,行宫直到荆溪口。

溪上千年送女潮,为感吴王至今有。

乃知昔人繇志诚,流水无情翻有情。

平波忽起二三尺,此上疑与神仙宅。

今人犹望荆之湄,长令望者增所思。

吴王已殁女不返,潮水无情那有期。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灵涛旦暮自堪伤,的烁婵娟又争发。

客归千里自兹始,览古高歌感行子。

不知别后相见期,君意何如此潮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