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莫言无合亦何伤,旅雁卑飞怯稻粱。
南亩荒芜嵩少远,却来楫口祭勾芒。
这首诗以旅雁自比,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即使无人理解也无妨的淡然态度。"莫言无合亦何伤",意为不必忧虑无人相知,暗示了诗人的豁达和坚韧。接下来,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卑飞的旅雁,对稻粱(食物)的渴望象征着对世俗功名的追求,但"怯"字又透露出内心的犹豫和顾虑。
"南亩荒芜嵩少远"描绘了一幅田野荒凉、故乡遥远的画面,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现实境遇的落寞。最后一句"却来楫口祭勾芒"中,"楫口"可能指的是船头,诗人通过祭拜农业之神勾芒,表达了对农事和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情于景,通过雁的意象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坚韧的心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解组边亭畿甸来,且将白发共徘徊。
去年亭下花何在,日夜胡尘不得开。
待得莺来花已落,断难料理漫咿嚘。
便如前哲亦非敌,八斗才当万斛愁。
客子思归悔远游,曾波新绿恋汀洲。
庾郎得暇为春赋,定是春来未肯愁。
欲谈无应莫吾容,悔不居身可否中。
尽日小斋何所乐,芭蕉宜雨竹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