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其三)

策起眉毛示育王,分明佛面露堂堂。

至今阿耨池中水,流落人间润八荒。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翻译

计策如同挑起眉毛的智慧,向育王展示着清晰的佛性
他的面容光明磊落,如同佛陀的法相

注释

策起:比喻展现智慧或策略。
育王:古代印度国王,此处可能象征智慧的传承者。
佛面:形容庄严神圣的面容,如佛陀的面容。
阿耨池:传说中的佛教圣池,象征智慧之源。
八荒:古汉语中指四方极远的地方,这里泛指人间各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礼所作的《颂古五十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佛教故事为题材,通过描述佛陀教育王子(育王)的情景,展现了佛祖智慧和慈悲的形象。"策起眉毛"描绘了佛陀开导时的威严与深思,"分明佛面露堂堂"则强调了他面容庄严、法力无边。接着,诗人将阿耨池(即祇园精舍中的池塘,象征智慧之水)与人间的普遍润泽联系起来,寓意佛理如同甘霖,普济众生,惠及八荒之地。整首诗富有禅意,体现了佛教教义对人心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77)

释文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五十三首(其二)

雪岭六年修苦行,今朝打失主人公。

普天匝地无寻处,百亿分身是脱空。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颂古五十三首(其一)

未曾撞入摩耶腹,两手知他甚处安。

右胁出来魔境现,只堪惆怅不堪看。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二首(其二)

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

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寄真寂深居圆鉴净和尚

垦土耕烟四十年,了无禅教与人传。

钁头边事谁相委,八月深居有笋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