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昭庆寺

招提徐步已身轻,礼忏僧忙不出迎。

侧殿挂灯窥塑像,小廊流水爱经声。

心安久矣空尘想,梦异当年记宿生。

目送绕门山更好,肯閒何处不堪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缓步踏入招提寺,身心轻松,僧人忙于礼忏,无暇迎接。
我在侧殿偷看挂着的塑像,小廊的流水声让我更爱听经。
内心久已平静,不再有尘世杂念,过去的梦境记忆犹新。
我目送着门外的山景,觉得更加美好,哪里的路不能悠闲地行走呢?

注释

招提:寺庙名。
徐步:缓缓步行。
身轻:身心轻松。
礼忏:僧人修行的一种仪式。
僧忙:僧人忙碌。
出迎:出来迎接。
侧殿:殿堂的一侧。
挂灯:挂着的灯笼。
窥:偷看。
塑像:佛像或雕塑。
经声:诵经的声音。
心安:内心安定。
空尘想:没有世俗的杂念。
当年:过去。
宿生:过去的生灵,这里指过去的自己。
目送:目光追随着。
绕门山:门外的山景。
更好:更加美好。
肯閒:愿意闲适。
不堪行:不能忍受不走。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参观昭庆寺时的所见所感。"招提徐步已身轻,礼忏僧忙不出迎"表达了诗人在寺院中缓慢行走,心灵得以净化的感觉,同时描述了和尚们忙于念经而没有出来迎接的情况。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

"侧殿挂灯窥塑像,小廊流水爱经声"则是对寺院环境的描绘。侧身于殿宇之下,透过灯光可以隐约看到佛像,而小廊中流水的背景音和念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心安久矣空尘想,梦异当年记宿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以及对过去生活的一种超然和回忆。这里的“宿生”可能指的是前世今生的轮回观念,显示出诗人对于佛教思想有一定的悟性。

最后两句"目送绕门山更好,肯閒何处不堪行"则是对寺院周围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诗人对于旅行、游历的热爱。这里的“绕门山”可能指的是寺院周围环抱的山峦,而“肯閒”一词表达了诗人愿意在任何地方行走,无所谓堪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庆寺环境和氛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游韩氏园有客先归

风日催荷作老香,便将新句责胡床。

重山抱屋临幽爽,四月边湖纳晚凉。

扇景不惊蛙黾坐,槃飧还爱笋蔬长。

佳宾壮论能投俗,归路谁怜鬓雪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游新市赵侍郎园

步屧沾泥得望新,霁光飞上杂花明。

渔篷就向池旁入,山翠尽从窗外横。

因想主人持酒兴,直须居士咏诗声。

浮生果解随缘足,适意真强爵与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游臞庵

入门黄叶拥危桥,竹里山茶刺乱梢。

钓雪亭修人未坐,浮天阁废鹭应巢。

百年劳役终奚为,一段风流忍独抛。

寄语王家早营葺,他时相对我衡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湖上呈虞仲房

谒客冲泥路有声,笋舆风里转高城。

秋山正要一意看,晓日倍添双目明。

浅泺鸱盘思腐啄,孤汀鹤立念遐征。

世间似我诗多有,莫漫逢人道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