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其五)

一年十二月华圆,何事今宵到处看。

春夏暖时无底白,雪霜凝处不胜寒。

酒肠缓放金樽倒,诗兴何妨玉漏残。

莫学时人贪酩酊,清光未澈已阑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一年中的第十二个月圆之夜,为何今夜到处欣赏这景象。
春夏温暖时光里,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而雪霜凝聚之处更显寒冷无比。
让酒意慢慢在金色酒杯中流淌,即使夜已深,诗兴也不减。
不要学那些贪杯的人,酒醉未醒,明亮的月光已经快要消逝。

注释

华圆:指满月,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的月亮特别圆润明亮。
何事:疑问词,表示不解或好奇的原因。
暖时:指温暖的季节,即春夏。
雪霜凝处:指冬季,尤其是下雪和结霜的时候。
金樽:古代盛酒的贵重器皿,泛指酒杯。
玉漏:古代计时器,用玉制成,滴水声如玉,用来测量时间。
贪酩酊:形容过度饮酒,沉迷于酒精。
阑单:形容夜深,天将明。阑,将近,阑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年之中,月圆时分的景象。开篇“一年十二月华圆”即点出了时间背景,是在农历的中秋佳节,当夜月最为明亮而完整。紧接着“何事今宵到处看”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夜色的珍视与欣赏。

接下来的两句“春夏暖时无底白,雪霜凝处不胜寒”,通过对比手法,分别描绘了春夏之温和与冬日之严寒,从而凸显出中秋月亮的独特魅力。诗人并未直述月光,而是借由季节变化的对比,间接地表达了月圆时分的美好。

随后“酒肠缓放金樽倒”一句,则转向诗人的饮酒之乐。这里的“酒肠”指的是用于盛酒的器具,“缓放”则意味着悠闲自得地倒酒喝,透露出一种安逸愉悦的情怀。

紧接着“诗兴何妨玉漏残”一句,则表明了诗人在此美好夜晚之中,不仅享受饮酒,还有着浓厚的诗兴。这里的“玉漏”是古代计时器具的名称,而“玉漏残”则指夜已深,但诗人的创作激情并未减退。

最后两句“莫学时人贪酩酊,清光未澈已阑单”,则发出了一种劝诫。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或朋友,不要像那些只知沉迷酒色的世人一样,而是应该珍惜这难得的明月清光,即使夜已经很深了,也不必急于结束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色与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朴生活乐趣的情操。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其四)

居家赏月天常雨,远客逢秋月倍明。

世事美时难两得,化工好处少双成。

诗如遇兴须重赋,酒若逢辰且再倾。

不是衰迟废拘检,良心随寓自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中秋黄池舟中独酌五首(其一)

秋深客棹倚吴头,喜见江乡素月浮。

水墨画成洲渚远,神仙宅尽水云幽。

心閒最与趣相会,句拙常怜景莫收。

多少楼台罗绮席,未知真是赏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云山避地

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閒。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有鲜可食美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杖登山去。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平石如台倚山隈,准拟结茅閒读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傅周姜汉子陵。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形式: 古风

少年看花行寄示谊儒侄

少年看花日千遭,黄金买笑侠气豪。

盏斟西凉绿蒲萄,燕歌赵舞纷绮罗。

插花上马玉颜酡,鞭马如风花底过。

九天阊阖手可摩,扬眉不怕金吾诃。

杜鹃一声啼山阿,门掩绿苔愁秦娥。

春树红颜能几何,万里封侯成蹉跎。

河南布衣正婆娑,却笑因风想玉珂。

未肯岩前扪翠萝,商丘不唱采芝歌。

独深于易如邹轲,紫阳真人声相和。

莲荡归来扬其波,我傍梅花读遗书,不知纷纷坐久落花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