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卜算子·雪江晴月》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冬日江景图。
首句“明月淡飞琼”以“淡”字描绘出月光柔和、不刺眼的特点,如同轻盈的雪花在空中飘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接着,“阴云薄中酒”则通过“薄”和“酒”二字,形象地表现了云层稀薄,仿佛能将心中的愁绪化为轻烟散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释然与超脱。
“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飘落的雪花比作舞动的细絮,轻盈而美丽;同时,点点轻鸥似乎在低语,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神秘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雪后江面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慨。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则转向对江边景色的描写。晴朗的江面在晚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寒冷,而远处的青山则像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呈现出一种坚韧而清瘦的姿态。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玉骨瘦”这一比喻,既描绘了山的形态,又赋予了其一种高洁、坚韧的精神象征。
最后,“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两句,将视线拉回到室内,通过“亭亭”一词形容窗外的雪景,既突出了雪的洁白与纯净,又给人一种挺拔、高雅的感觉。而“淡淡烟垂岫”则描绘了远处山峰上淡淡的烟雾,与雪景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远的意境。
整首词通过对雪后江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