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中苏公内翰谪居儋耳尝与军使张中游黎氏园爱其水木之胜劝坐客醵钱作堂黎氏名子云因用扬雄故事名其堂曰载酒予始至儋与琼士魏安石杖策访之退作二诗

何年老扬雄,寄此十亩园。

年深草木荒,杖策谁叩门。

缅怀东坡老,陈迹记旧痕。

空馀载酒堂,往事孰与论。

黄柑与丹荔,不受瘴雾昏。

邦人时馈奠,一笑空罍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载酒堂》。诗中描绘了苏轼被贬谪到儋耳时,与军使张中一同游览黎氏园的情景。黎氏园内水木之美,让苏轼深受喜爱,于是他提议邀请在场的客人集资修建了一座名为“载酒堂”的小屋。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园子的荒芜,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接着,诗人缅怀起苏轼来,提到他曾经留下的足迹和故事,如今却无人能再与之谈论。后四句则聚焦于“载酒堂”,强调这里曾是宾客欢聚一堂的地方,如今只有酒樽空置,无人共享这份欢乐。

最后两句提到了黄柑和丹荔,这两种水果不受瘴雾的影响,象征着它们的品质纯净,不为外界环境所改变。同时,这也暗示了苏轼的品格,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保持高洁。而“邦人时馈奠”则表明当地百姓时常以食物祭奠苏轼,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收录诗词(522)

李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字泰定,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字:泰发
  • 号:转物老人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生卒年:1078年12月16日[1

相关古诗词

东坡载酒堂二诗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其一)

荒园草木深,樵牧不敢践。

虽无南国爱,正以东坡免。

平泉与金谷,视此颜有腼。

至今儋耳民,里巷多乐善。

胜游傥可继,杖策敢辞远。

燕谈有佳侣,永日可忘返。

酒酣任歌呼,此兴吾不浅。

形式: 古风

东坡载酒堂二诗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其二)

嗟彼海南郡,土瘠士常贫。

藷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

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

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

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

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

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

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

形式: 古风

客有见馈温剂云可壮元阳感而有作

世人服暖药,皆云壮元阳。

元阳本无亏,药石徒损伤。

人生百岁期,南北随炎凉。

君看田野间,父老多康强。

茅檐弄儿孙,春陇驱牛羊。

何曾识丹剂,但喜秫黍香。

伊予十年谪,日闻贵人亡。

金丹不离口,丱妙常在傍。

真元日渗漏,滓秽留空肠。

四大忽分离,一物不得将。

歌喉变哀音,舞衣换缞裳。

炉残箭镞砂,箧馀鹿角霜。

咄哉此愚夫,取乐殊未央。

我有出世法,亦知不死方。

禦寒须布帛,欲饱资稻粱。

床头酒一壶,膝上琴一张。

兴来或挥手,客至亦举觞。

涤砚临清池,抄书傍明窗。

日用但如斯,便觉日月长。

参苓性和平,扶衰固难忘。

恃药恣声色,如人畜豺狼。

此理甚明白,吾言岂荒唐。

书为座右铭,聊以砭世盲。

形式: 古风

食无肉

养生有真诠,虚心实其腹。

十年岭海游,一钵随僧粥。

纳息归丹田,息在火亦伏。

黄河朝昆崙,昼夜自回复。

空肠无滓秽,气转声漉漉。

腥膻减吾寿,厚味有腊毒。

颜回称好学,陋巷一瓢足。

何侯日万钱,但取身后辱。

齑盐有馀味,何必常食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