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

君门如天深几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复道凌云接金阙,楼观隐烟横翠空。

林深雾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猿鹤怨。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骊山》,通过对骊山的描绘,诗人寓言历史,揭示了权力奢华与国家衰败的深刻关联。首句“君门如天深几重,君王如帝坐法宫”形象地展现了皇家宫殿的威严和深邃,暗示了权力的遥不可及。接着,“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提出了对人生无常和帝王为何追求奢华生活的疑问。

“复道凌云接金阙,楼观隐烟横翠空”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但同时也隐含着宫廷生活的虚幻和不实。“林深雾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借马匹迷失和龙车劳顿,象征着帝王的迷失和国家的疲弊。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提及了唐玄宗的骊山行幸,以及随之而来的悲剧。“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猿鹤怨”以荒凉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等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的沉思,以及对过度奢华导致国破家亡的警示。结尾部分,诗人列举了历史上因奢华而亡国的例子,强调了节俭和戒奢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苏轼的《骊山》以骊山为载体,寓言历史,批评了帝王的奢侈生活与国家衰败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讽刺和警世意义。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谢子高读《渊明传》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能听之谁为弹。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形式: 古风

沧洲亭怀古

湘水悠悠天际来,夹江古木抱山回。

城中人物若可数,日晏市散多苍苔。

九疑巉天古云埋,遥想帝子龙车回。

心衰目极何可望,九歌寂寂令人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戏咏子舟画两竹两鸲鹆

风晴日暖摇双竹,竹间对语双鸲鹆。

鸲鹆之肉不可食,人生不才果为福。

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

未知笔下鸲鹆语,何似梦中蝴蝶飞。

形式: 古风

赠山谷子

黄童三尺世无双,笔头衮衮悬秋江。

不忧老子难为父,平生崛强今心降。

我来喜共阿戎语,应敌纵横如急雨。

生子还如孙仲谋,豚犬漫多何足数。

黄家小儿名拾得,眉如长松眼如漆。

只今数岁已动人,老人留眼看他日。

笑君老蚌生明珠,自笑此物吾家无。

君当置酒我当贺,有儿传业更何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