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雪山行旅图

野桥路迷雪初集,行旅萧萧骑行急。

北风吹面须髯寒,茸帽驼裘半沾湿。

木皮石角冰粼粼,十步九却何苦辛。

安知道傍茅屋底,不有闭门高卧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雪山行旅图》描绘了一幅冬季山间行旅的画面。首句“野桥路迷雪初集”,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雪后道路的迷茫与艰难,暗示了行人的迷失和旅途的艰辛。接着,“行旅萧萧骑行急”进一步渲染了行人匆匆赶路的情景,表现出他们的焦虑和急切。

“北风吹面须髯寒”细致地刻画了寒冷的气候,通过“须髯寒”三字,让人感受到凛冽的寒风直透肌肤。诗人接着写到行人的装备,“茸帽驼裘半沾湿”,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抵御严寒的衣物状态,显示出旅途的艰苦。

“木皮石角冰粼粼,十步九却何苦辛”两句,通过描绘路上结冰的木皮和石角,以及行者频繁回头的细节,强调了行走的困难和劳顿。最后,诗人以疑问收尾:“安知道傍茅屋底,不有闭门高卧人”,表达了对那些可能在温暖茅屋里静享安逸的人的羡慕,也暗含对自身艰辛生活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雪山行旅的艰辛与诗人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樵隐诗为北平检校书吏朱廷玉赋

上虞朱郎美如玉,昔隐负樵今食禄。

抽毫晨趋北省署,归梦夜绕东山麓。

朝廷徵贤图治康,岩穴搜剔无遗良。

云山纵有千万叠,似子风格何由藏。

垂纶鼓刀自前古,功业终须致圭组。

愿君长忆负薪时,莫羡轻肥忘勤苦。

形式: 古风

题柳坡图歌

杨君躯干长九尺,力挽长弓过三石。

樱桃园里旧名家,杨柳坡前新列戟。

往从开府大将军,北定燕蓟收奇勋。

铁衣夜度居庸雪,虎旗昼掩卢沟云。

归来殿前拜天子,宝带金符耀秋水。

宠承恩命五色诰,分控边庭九千里。

今年我从南京来,幕府忽逢心眼开。

清筵雅咏狎文士,号令仓卒生风雷。

昨朝视我图一握,云是杨绳之所作。

江堤窈窕出翠室,亭榭参差带丘壑。

中有骑者从一童,锦衣挟弹行春风。

向非自寓行乐意,安得景趣超然同。

君今拓边方报国,却望江乡归未得。

黄鹂啼处绿阴多,时展画图看春色。

我歌此曲声呜呜,愿君逐虏成长驱。

欲知此去功多少,栽遍沙场柳万株。

形式: 古风

蓟丘墨竹歌为克隽李兵曹赋

蓟丘墨竹妙天下,海国中州重声价。

事往云流五十年,孙子兵曹更潇洒。

昨来相见浑河东,身骑官马行匆匆。

从君早怀壮士志,将命绰有前贤风。

当家谱竹精形类,倾轶湖州出清致。

缣绢磊落动千古,翰墨晶荧照三世。

自云真迹世已讹,后来作者俱不多。

空庭月落见修影,绝壁秋风闻振珂。

我家江南竹林里,与竹同游同卧起。

一从北向感飞蓬,却爱横梢写生纸。

划纸落笔生萧骚,秀色娟娟真凤毛。

蓟丘风节慎操励,看尔腾踔青云高。

形式: 古风

竹石图

东吴妙手不可得,省郎山石兵曹竹。

唐侯座上偶相逢,并写秋光归一幅。

丛篁擢玉分弯环,怪石立铁支孱颜。

笔锋挥霍斩绝外,意匠回斡苍茫间。

物情境态精描貌,紫蔓青苔见班驳。

凤雏濯濯散毛羽,稚子差差露头角。

人生会遇安可常,一时合景如干将。

千年崖谷注明月,九夏庭馆寒飞霜。

唐侯特达参朝政,两君高致谁能并。

嗟哉奇绝真二难,此石此竹谁当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