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华缨下玉除,天子宠匈奴。
虽复夷风陋,犹知汉使殊。
夜烽沈不举,秋柝寂无虞。
何必燕然刻,苍生肝脑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与外交场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使者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其中,“华缨下玉除”以华丽的笔触描绘了边关壮丽的景象;“天子宠匈奴”则展示了中央政府对于北方民族施予恩惠的情状。
诗人通过“虽复夷风陋,犹知汉使殊”的句子,表明尽管文化习俗有差异,但仍能感受到汉使所特有的气度和尊贵。以下两句,“夜烽沈不举,秋柝寂无虞”则描绘了边关的宁静与平安,没有战争的警报,只有秋天的沉寂。
最后两句“何必燕然刻,苍生肝脑涂”表达了一种对使者严酷生活的同情和赞美之意。诗中的“燕然”指的是北方地区的简称,“刻”则是形容生活的艰苦;“苍生”则是对边关士兵的称呼,他们的肝脑涂在尘土中,象征着他们为国守边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远方使者的敬仰之情。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云愁雪欲零,四牡出郊坰。
古塞烟华紫,寒沙日气青。
金门秘鸡树,朱节耀龙庭。
几夜天街北,遥占汉使星。
万里东瓯外,溪山秀出群。
乡人皆嗜学,太守复工文。
正用慈良化,居无牒诉纷。
谁云远京国,佳政日相闻。
皂盖五骅骝,今来异昔游。
箪壶交里舍,铙吹下瀛州。
寿酒行当举,归鞭不可留。
春光久相待,先在锦江头。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