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其二)

未报贾船回。三径荒锄菊卧开。

想得邻船霜笛罢,沾衣。不为涪翁更为谁。

风力袅萸枝。酒面红鳞惬细吹。

莫笑插花和事老,摧颓。却向人间耐盛衰。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翻译

还未等到商船归航,菊花在荒径旁独自开放。
想象邻船笛声停歇,寒霜已降,让人感到凄凉。
秋风吹动茱萸枝头,饮酒时细吹花瓣仿佛鱼鳞般红润。
别嘲笑我像老好人一样插花,尽管年迈,但我仍能承受世间兴衰。

注释

贾船:商船。
三径:隐士住处的小路。
荒锄:荒废不用的锄头。
菊卧开:菊花随意开放。
邻船:附近的船只。
霜笛:秋霜中的笛声。
沾衣:使衣服沾湿,形容凄冷。
涪翁:可能指诗人自己,或代指友人。
袅萸枝:轻柔地摇曳的茱萸枝。
红鳞:比喻酒面上泛起的红色。
和事老:调解纠纷、息事宁人的老者。
摧颓:衰老、颓唐。
人间:世间。
耐盛衰:经得起世事的变迁。

鉴赏

这首《南乡子·其二》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归乡的画面。首句“未报贾船回”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期盼,期待船只载回音信。接着,“三径荒锄菊卧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菊花在未经打理的小径旁自然开放,显示出诗人归隐的恬淡心境。

下片转而写邻船的笛声,“想得邻船霜笛罢”,想象笛声在秋夜中停止,带给人一丝凄凉,但诗人并不为此伤感,反而自我宽慰:“沾衣,不为涪翁更为谁。”这里的“涪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友人,表达的是即使无人欣赏,诗人仍能自得其乐。

“风力袅萸枝”描绘了风吹动茱萸的情景,暗示季节已至深秋。“酒面红鳞惬细吹”则通过饮酒的细节,表现出诗人享受生活、品味人生的情趣。最后两句“莫笑插花和事老,摧颓。却向人间耐盛衰”表达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能坦然面对世事变迁,坚韧地承受生活的起落。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个人的归隐生活和情感体验,展现了黄庭坚豁达的人生观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南柯子/南歌子(其一)

郭泰曾名我,刘翁复见谁。入廛还作和罗槌。

特地干戈相待、使人疑。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

补陀岩畔夕阳迟。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柯子/南歌子(其二)

万里沧江月,波清说向谁。顶门须更下金槌。

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金雁斜妆颊,青螺浅画眉。

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浦

太守俱来此西山,楼观重复半烟间。

高僧置酒林泉处,南浦名区望没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南歌子

诗有渊明语,歌无子夜声。论文思见老弥明。

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何处黔中郡,遥知隔晚晴。

雨馀风急断虹横。应梦池塘春草、若为情。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