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一)

清吟思涌似回澜,家数他年比务观。

歌舞丛中知散易,功名纸上要留看。

吹残柳雪寒仍在,数尽花风春欲阑。

好景纵多公不饮,谁论曲糵向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一)》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

首联“清吟思涌似回澜,家数他年比务观。”以“清吟”开篇,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的激荡,如同潮水般涌动不息。将这种思绪比喻为“回澜”,既形象又富有动态感,暗示着诗人思绪的复杂与深邃。接下来,“家数他年比务观”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规划,希望像务观(即苏轼)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体现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对文学传统的敬仰。

颔联“歌舞丛中知散易,功名纸上要留看。”转而探讨了人生中的两种不同体验——享乐与成就。在歌舞的欢乐中,诗人深知一切终将消散,而功名利禄则需要在纸面上留下痕迹,成为永恒的记忆。这一对比,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永恒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颈联“吹残柳雪寒仍在,数尽花风春欲阑。”描绘了一幅春末时节的景象,柳絮随风飘散,雪花虽已融化,但寒冷并未完全消散;花朵凋零,春风即将逝去。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稍纵即逝的无奈与珍惜。

尾联“好景纵多公不饮,谁论曲糵向江干。”则表达了诗人面对众多美景时的超然态度,他并不沉溺于物质享受或世俗的欢愉之中,而是选择了更为高远的精神追求。最后一句“谁论曲糵向江干”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他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的诱惑所动摇,坚守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二)

老境浑无闷可排,交情莫逆有舆来。

骨寒底为哦诗瘦,心懒非因忍事灰。

蔬水生涯聊尔耳,轮云世故奈何哉。

漆园未悟身如幻,更把君臣论百骸。

形式: 七言律诗

再用前韵谢桃巷(其三)

山深林密乐吾真,从古吟人例是贫。

参句似禅诗有眼,还丹无诀酒全身。

我闻竹后痴犹甚,公见桃来思许新。

有雁莫嫌时问讯,旧游诸老更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閒题

老守寒溪作逸民,未尝忧道况忧贫。

生涯宁薄吾无愧,分外求多天亦嗔。

一点要须明不昧,万缘总是假非真。

有书数卷诗千首,便是人间了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其一)

汩汩难回既倒澜,我今忘世漫游观。

雀罗生怕客惊散,鱼笱长呼儿去看。

笋蕨弥山求易足,园林到处入无阑。

渔翁樵叟相过熟,一语何曾非意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