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二)

盛世岂无谋国者,汉家长忆富民侯。

荣名史策寻常事,公论江河万古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二)》中的一篇。方孝孺以“荣名史策寻常事,公论江河万古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功名与公正舆论的深刻见解。

“盛世岂无谋国者”,开篇即点出在盛世之中,不乏为国家出谋划策之人。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上的贤臣良相的赞颂,也暗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期待,希望在和平繁荣的时代里,能有更多的智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汉家长忆富民侯”,引用了汉代的典故,借以表达对富民政策的重视和怀念。富民侯指的是西汉时期的丞相萧何,他不仅在军事上立下赫赫战功,更在经济上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深受百姓爱戴。此处通过怀念富民侯,强调了经济繁荣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荣名史策寻常事”,指出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荣誉与名声不过是寻常之事。这句话体现了方孝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而非个人的短暂荣耀。

“公论江河万古流”,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公正舆论的力量,如同江河一般,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其影响将永远流传。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评价标准,也是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期许,希望公正的声音能够引领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以及公正评价的深刻见解,展现了方孝孺作为思想家的独到之处。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三)

汉高嫚士千馀载,不见师臣与友臣。

解使时君谦德重,孔明而下两三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四)

下士立身泾渭浑,胸中耿耿是非存。

子云美新最可贱,著作犹尊李仲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五)

密叶丛篁噪晚鸦,荒村百里两三家。

疲民采拾供租税,犹恐傍人议榷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其六)

多才久要钱文学,长日诗筒衮衮来。

俊思雪消三峡长,好怀春到百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