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舟言怀(其一)

丛花三月重,百戏一村喧。

静者那同俗,兹焉遂出门。

路纡思逐鸟,吟断待呼猿。

已得无穷意,当为别后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乡村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丛花三月重”以“重”字生动地展现了三月繁花盛开的盛况,仿佛花朵在春风中重新绽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百戏一村喧”则通过“喧”字,形象地描绘出村中各种表演活动的热闹场景,展现出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欢愉的心情。

“静者那同俗,兹焉遂出门”两句,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这里的“静者”指的是那些追求心灵宁静的人,他们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选择离开尘嚣,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兹焉遂出门”,则表明诗人自己也踏出了这一步,决心走出喧嚣,去追寻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接下来的“路纡思逐鸟,吟断待呼猿”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游走与思考。他似乎在追逐飞翔的鸟儿,思绪随着它们的飞行轨迹而飘荡;同时,他期待着猿猴的呼唤,或许是在倾听自然的声音,寻找心灵的共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林间的情景,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最后,“已得无穷意,当为别后言”两句,总结了诗人在这次出行中的感悟。他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无尽的意趣与启示,这些体验和思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与人分享。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程的深刻感受,也暗示了他愿意将这份美好与他人共赏的意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乡村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繁华、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舟言怀(其二)

独自装瓢笠,还谁宠远行。

人人嬉上巳,物物得由庚。

话就官亭短,诗将客货轻。

江风与山瀑,初作枕间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飞来寺

忽见飞来寺,去心还欲飞。

前山青不已,孤鸟白初微。

樯杪杂千树,帆阴封半扉。

泠然于此过,风笛在渔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舟中示从侄孙寂珠上人

儒业痛非时,沙门早愿归。

为君持一杖,犹未著三衣。

船卧宵中密,斋炊午后稀。

远峰灵鹫色,只待兴如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泊樟树访屠梦破

岸上话将续,橹声难久停。

欲攀彭泽柳,一系楚江萍。

灶隐朱砂暗,门开樟叶青。

不嫌霜鬓老,秋晚许重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