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静吟

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满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翻译

绕过空亭,步上石桥,我独自闲步,觉得这静谧中的情趣举世无双。
山林的蝉儿,边叫边飞穿过空疏的门户;野生的青藤曲屈盘绕,伸入破败的小窗。
伯夷叔齐恰逢周朝盛世尚且饿死,三闾大夫屈原遭贬放逐自沉汩罗。
我如今饱食终日,高枕无忧。唯一的遗憾便是这清澄的美酒太少,不能盛满大缸。

注释

沧浪:沧浪亭。
在今江苏苏州市。
现为苏州园林著名景观之一。
虚亭:山亭,即沧浪亭。
石矼:石桥。
二子: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和叔齐。
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之职。
恨:遗憾。
醇醪:清酒。
醪,本指汁滓混合的酒,即酒酿。
缸:可盛十升的酒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沧浪静吟》,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静谧的亭台石桥上,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情趣,世间少有。山中的蝉鸣穿透稀疏的门窗,野外的藤蔓爬过破败的窗户,增添了自然的生动画面。

诗人借景抒怀,想到了历史上两位贤者屈原和巢父,他们虽有才德,却遭遇不幸,巢父因时运不济而饿死,屈原被贬逐后投江自尽。诗人感叹自己虽然衣食无忧,能高枕无忧,但仍遗憾美酒不足,未能畅饮。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闲适生活与历史人物的不幸遭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醇酒佳肴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淡泊中寓有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吴淞江(其二)长桥观鱼

曙光东向欲昽明,渔艇纵横映远汀。

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

鸣榔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

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渐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返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

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

倚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

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

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形式: 古风

庆州败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符移火急蒐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

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崄巇。

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

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

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围。

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洟。

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道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

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