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江(其二)长桥观鱼

曙光东向欲昽明,渔艇纵横映远汀。

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

鸣榔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

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曙光渐渐照亮东方,渔舟在远处水边摇曳。
海浪中白烟缭绕,落月昏黄,山岭上残火与稀疏星光交织。
打鱼人切勿惊扰蛟龙安眠,撒网时偶尔能闻到鱼腥味。
我是个漂泊在外的官员,生活困顿,想随你们一起带着捕鱼工具。

注释

曙光:早晨的阳光。
东向:朝向东边。
欲昽明:即将明亮起来。
渔艇:渔船。
纵横:交错、遍布。
远汀:远处的沙洲。
涛面:海面。
白烟:水汽或炊烟。
落月:下落的月亮。
残烧:余烬的篝火。
疏星:稀疏的星星。
鸣榔:敲击木棒发出声响以捕鱼。
蛟龙睡:比喻宁静的水面。
鱼鳖腥:鱼腥味。
宦游:官场生涯。
无况者:处境不佳的人。
拟来:打算前来。
随尔:跟随你们。
带笭箵:携带捕鱼篮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黎明时分吴淞江的景色,以及渔夫们在江上劳作的情景。首句"曙光东向欲昽明",写出了晨光微熹,天色渐亮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渔艇纵横映远汀",通过渔艇的动态,展现出江面的广阔和渔民们的忙碌。

"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进一步描绘了江面波涛汹涌,白烟弥漫,伴随着落月和稀疏星辰,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这里运用色彩对比,如"涛白"与"落月昏","残烧"与"疏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鸣榔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渔夫们小心翼翼地打鱼,生怕惊扰了水中的蛟龙,同时捕鱼的声响和鱼腥味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馈赠。

最后两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诗人自述自己身为官员,生活不如意,表达了对渔夫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带着简陋的渔具,随性地在江上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晨景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仕途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53)

蒋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

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渐寒光流。

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

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

不疑身世在地上,祗恐槎去触斗牛。

景清境胜返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

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

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

倚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

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

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形式: 古风

庆州败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符移火急蒐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

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崄巇。

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

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

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围。

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洟。

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道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

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形式: 古风

城南感怀呈永叔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

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

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

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

老稚满田野,斲掘寻凫茈。

此物近亦尽,卷耳共所资。

昔云能驱风,充腹理不疑。

今乃有毒厉,肠胃坐疮痍。

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

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

胡为残良民,令此鸟兽肥。

天岂意如此,泱荡莫可知。

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

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

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

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愁愤徒满胸,嵘嵘不能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