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登苏仙绝顶

平生合腰万丁带,谁使天涯宿溪濑。

晓驱部曲上香山,路人如堵看飞盖。

桂环卷舌啸云烟,右辖风流是谪仙。

辋川草树入画图,此风颓落今追还。

散发岩阿聊一快,世议从来嗟迫隘。

为君戏语敌山光,棘句钩章穷崄怪。

诗成便觉王公轻,整顿道山归去情。

子廉未必山林见,市人中有安期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登临苏仙绝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平生合腰万丁带,谁使天涯宿溪濑”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束缚与无奈。接着,“晓驱部曲上香山,路人如堵看飞盖”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率领随从攀登香山的情景,路人围观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桂环卷舌啸云烟,右辖风流是谪仙”运用比喻和典故,将诗人比作谪仙,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风度与才华。“辋川草树入画图,此风颓落今追还”则通过对比,赞美了辋川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

“散发岩阿聊一快,世议从来嗟迫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不满与渴望自由的心声。“为君戏语敌山光,棘句钩章穷崄怪”则是诗人以戏谑的方式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探索精神。“诗成便觉王公轻,整顿道山归去情”展现了诗人创作后的满足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子廉未必山林见,市人中有安期生”最后两句以典故收尾,寓意深刻,表达了对隐士生活与市井中真正智者的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理深度。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谒子美祠堂

心许房次律,神交郭元振。

人品如奇峰,横秋耸孤峻。

笔阵工斫伐,忠义见词刃。

仕如上濑船,饶力挽不荩。

酒狂誇严武,登高叫虞舜。

大爱淮南王,甘作天厨摈。

死犹遭谤诬,谓坐酒肉馑。

荒祠丛筱间,下瞰湘流浚。

夫子縳富贵,高韵洗骄吝。

诗清如玉佩,中节含温润。

并辔揖此老,让驱不肯进。

嗟予固瞠若,却立那敢瞬。

形式: 古风 押[震]韵

次韵雪中过武冈

今年湘山三尺雪,大松夜倒苍崖冽。

晓惊谁推华藏界,堕我坐前光不灭。

驼裘石丞鄣泥马,壮士甲趋花洒铁。

空斋夜对故人榻,妙语霏霏如锯屑。

窗寒雾暗日生东,恍疑珥笔明光宫。

蹁跹欲点朱蓝袂,一声云斧山玲珑。

明年麦秋歌岁丰,夜香横目祠上穹。

太平无象天有道,塞尘蛮雨长濛濛。

归来笑卧北窗下,侍儿簇花闹清夜。

老寻清境几成癖,一觥满引酬讥骂。

应思和月踏层冰,快意暗惊梦犹怕。

诗成字字如贯珠,乞与人间不知价。

形式: 古风

次韵连鳌亭

危亭为谁小,临此一泓碧。

晴天戏投饵,戢戢见尾脊。

而以鳌名之,相顾愕坐客。

昔人醉鱼海,六鳌曾偶得。

归来眉目间,津津有矜色。

安知华藏界,持取等戏剧。

纳之芥子中,不见有迫窄。

巨细何足较,未出是非域。

夫子忻然笑,请以书屋壁。

形式: 古风

同游云盖分题得云字

公才如天骥,超绝气逸群。

低摧簿书中,一笑置勿论。

我如剪翎鹤,俛啄穷朝昏。

生涯无窖子,乞食尝扣门。

但为口腹累,乖隔如参辰。

此夕复何夕,共宿湘山云。

境清藏胜气,情高发幽欣。

天风吹笑语,乞与人间闻。

念公翰墨场,少年策奇勋。

世味如嚼蜡,喜著磨衲裙。

裴公师黄檗,圆泽友李憕。

因法偶相逢,则以法为亲。

安知我与子,夙昔非弟昆。

吾闻三生石,曾歌旧精魂。

他年葛洪陂,相寻定烦君。

先当理故事,过山寻老仁。

要同夏口村,发瓮惊前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