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孚所作,名为《勉洪致远龚良臣与致远善时已亡》。诗中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开篇即道出人生的多舛与不易,“人生多忧虞”,指出人生的不确定性与困难。接着,诗人通过“诗书不赒饥”这一对比,强调了知识与物质生活的矛盾,士人虽饱读诗书,却难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饥饿问题,隐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人回忆起友人洪致远少年时的才华横溢,“落笔敏风雨”,形容其文思敏捷,才情出众。他自以为是名门之后,有着远大的志向,期望能朝夕之间实现理想。然而,十年后的洪致远却遭遇了巨大的变故,“败甑不炊午”,比喻他的生活陷入困顿,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在困境中,洪致远并未放弃,而是“括囊经济策”,试图通过经济策略来改变现状,但最终仍“郁郁卧环堵”,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默默承受生活的重压。诗中描绘了洪致远孤独无助的形象,“呻吟谁与伴,坏壁响饥鼠”,表达了对友人孤独境遇的同情。
诗人以“长松要霜雪”为喻,赞扬洪致远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在逆境中也坚守自我,不改初衷。最后,诗人发出感慨:“穷通何必较,人世几寒暑。”认为人生中的穷困与通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的时间与过程。他进一步指出,即使生前拥有千驷之马的荣华富贵,死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引用了“那知五君咏,老魄弃大数”,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惋惜与哀叹。同时,诗人又寄希望于未来,渴望有如彭城生这样的智者能够理解并见证他对友人的深情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平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语言深沉而富有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