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上作舞,露柱里藏身。

深沙神恶发,昆崙奴生嗔。

一句合头语,万劫堕迷津。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口吻,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探讨了修行与觉悟的深刻哲理。首先,“灯笼上作舞,露柱里藏身”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生的状态,灯笼上的舞蹈象征着表面的繁华与活动,而露柱里的藏身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隐匿。这种对比暗示了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寻找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深沙神恶发,昆仑奴生嗔”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深沙神和昆仑奴分别代表了修行者面对的内在挑战与外在诱惑。恶发与生嗔则表达了这些挑战与诱惑可能引发的情绪反应,如愤怒、嫉妒等。这提醒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对于克服各种情绪障碍至关重要。

“一句合头语,万劫堕迷津”则强调了语言与理解在修行中的作用。合头语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教义或指导原则,而万劫堕迷津则警示了如果未能正确理解或遵循这些指导,可能会陷入无尽的迷惑与错误之中。这提示了在追求真理与觉悟的过程中,准确的理解与实践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以及正确理解与实践教义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

释海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三首(其一)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堪嗟古人心,难与今人说。

语与时人同,意与时人别。

今人不会古人意,今日教我如何说。

直饶会得寒山意,秋月碧潭犹未彻。

此夜一轮明皎洁,纵目观瞻不是月。

形式: 偈颂

偈三首(其二)

棚头鼓未鸣,部乐未抹抢。

竿木逞伎俩,著忙出定场。

懡㦬便回去,一段最光扬。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偈三首(其三)

三个橐驼两只脚,日行万里趁不著。

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二首(其一)

万柳千华暖日开,一华端有一如来。

妙谈不二虚空藏,动著微言遍九垓。

形式: 偈颂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