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俗相传三近古,作成况自圣明朝。
藏家文字本苍史,继世子孙非黑要。
近报汉廷频诏下,时闻蜀士有旌招。
怪君尚尔衣逢掖,独向空山伴采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作品,题为《师伯浑用韵复次(其二)》。诗中,诗人首先提到风俗传承中的古老传统,强调这些传统在圣明的明朝时期得以延续。他接着指出,这些文献记录着家族的历史,子孙后代应该珍视并传承而非忽视。诗人还提及汉廷频繁发布诏书,以及蜀地士人受到表彰的现象,暗示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重视。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师伯浑的行为表示惊讶,因为对方仍然穿着儒生的服装(逢掖,古代读书人的服饰),却独自隐居山中,与樵夫为伍。这表达了诗人对师伯浑选择远离尘世、专心于学问生活的敬佩和不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赞扬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志向和生活方式的反思。
不详
背郭深通一径遥,奔流坐看百川朝。
飞来黄鹄陂已复,归去白鸥盟可要。
益部官曹宁久处,津乡书札近相招。
此生若有躬耕地,白首甘心老负樵。
东望行都绛阙遥,老来筋力倦趋朝。
谁能作吏沈簿领,但欲买田书质要。
雅意庶同高士传,不才难望大夫招。
津乡旧有先贤宅,过者刍荛莫敢樵。
束书归隐不辞遥,庠序懒陪耆老朝。
野外卜居无鬼瞰,山中誓墓以神要。
暂来同作荔枝社,安可轻违桂树招。
已遣官奴理琴瑟,岂惟百戏但歌樵。
古者诸侯今牧守,衰迟难强岁相朝。
惟须稚子理蓑笠,兼有老妻缝襋要。
来岁定从田父去,飞书不待故人招。
平生最爱津乡聚,江小可渔山可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