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感叹(其三)》以个人的体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首句“能痴复能聋”,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不被外界纷扰所动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说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痴”与“聋”,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宁静。接着,“许作阿家翁”暗示了诗人对于老去和家庭的理解,认为老年生活应如长辈般智慧而宽容。
“斯言有至理,尚口恐致穷”强调了言语的力量,认为过于直白或夸夸其谈可能会带来困境,提倡沉默中的深思熟虑。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悟,“我生思大造,泽物雨和风”,他将自己比作滋润万物的风雨,寓意着自己的生命旨在造福他人。
“当其气郁塞,辰雷何??”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了在困境中,如同雷声震动天地,试图打破沉闷,寓意着面对困难时需要坚韧与勇气。接下来,“须兼恩与畏,嘻嗃归至公”则倡导感恩与敬畏之心,认为公正无私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最后,“我读家人卦,照然若发矇”以卦象隐喻人生,表示通过深入理解和领悟,可以拨开迷雾,使内心豁然开朗。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和个人修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