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叠巘层峰坐可观,枕门流水更潺湲。
晓钟声彻洞溪远,夏木影笼轩槛寒。
幽径乍寻衣屦润,古堂频宿梦魂安。
因嗟城郭营营事,不得长游空鬓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幽静深远的山中景象,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叠巘层峰坐可观"一句,以"叠巘"形容连绵起伏的山峰,表明诗人坐在高处,可以远眺周遭景致,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寄托之所。
接下来的"枕门流水更潺湲"则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地方,有清澈的溪流从门前缓缓流过,"枕"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依恋和享受。
"晓钟声彻洞溪远"一句,以清晨的钟声穿越深邃的溪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钟声在静谧的早晨回响,更显得时间的悠长和空间的辽阔。
紧接着的"夏木影笼轩槛寒"则是对夏日树木投下的阴凉影子进行描绘,诗人通过这种景象传达了对清凉环境的喜爱,以及在炎热中寻得一片宁静的心境。
"幽径乍寻衣屦润"表明诗人在隐秘的小路上行走,因湿气而使鞋履变得潮湿,这不仅描绘出自然之美,也透露出诗人的行动和对环境的细腻感知。
"古堂频宿梦魂安"则是说诗人常在古老的寺庙里过夜,心灵得到了安宁。这一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以及他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因嗟城郭营营事,不得长游空鬓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和忙碌生活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无奈,虽然内心渴望长久地留在这片自然之中,但现实往往无法如愿。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不详
生卒年月不详,南唐庐江人(今安徽省中部偏南、巢湖西南岸),自幼入庐山国学,工诗文。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后官歙州通判、考功员外郎。年70卒
积霭沈诸壑,微阳在半峰。
江西昔日推韩注,袁水今朝数赵祥。
纵使文翁能待客,终栽桃李不成行。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十年耕钓水云间,住僻家贫少往还。
一径绿苔凝晓露,满头白发对青山。
野僧采药来医病,樵客携觞为解颜。
空恋旧时恩奖地,无因匍匐出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