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所知

中流砥柱一宗臣,长把丹衷动玉宸。

三十四番如此疏,百千载后更无人。

堂留薇药谁知己,路长萧茅谩得春。

自是不曾轻出处,到头著著为斯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词人叶茵的作品,名为《投所知》。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哀愁和对世事的感慨。

"中流砥柱一宗臣,长把丹衷动玉宸。"

这一句中的“中流砥柱”比喻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宗臣”则是指诗人自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定位和责任感。而“长把丹衷”则是形容朝廷的恩宠如同持久不变的心意,“动玉宸”则是说这份恩宠深入骨髓,触动了诗人的心灵。

"三十四番如此疏,百千载后更无人。"

这里的“三十四番”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朝会或考核,通过这样的场合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忠诚。但“百千载后更无人”则透露出一种悲凉,即便是这样杰出的才能,在长久的历史洪流中也终将被遗忘。

"堂留薇药谁知己,路长萧茅谩得春。"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的寂寞和对知音难求的感慨。“堂留薇药”形容家中的清冷,“谁知己”则是表达了诗人渴望有知己相伴的孤独情怀。而“路长萧茅谩得春”则是在描绘行走在无尽的荒野之中,寻找着春天的踪迹,这既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希望。

"自是不曾轻出处,到头著著为斯民。"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使命感,“不曾轻出处”说明诗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自我约束。而“到头著著为斯民”则显示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愿意为了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到最后。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周遭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一位忠诚、有才华且孤独的士人形象。叶茵在这首诗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无奈感受。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秀实长子玉麟期晬

门左蓬弧喜事新,四朝先佛庆生辰。

峣峣已露峙头玉,表表因名系角麟。

鼻祖同庚光后叶,卯君著瑞定前身。

我来摩顶为儿寿,一岁从今百岁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邑宰劭农

双凫小驻柳边洲,岂是花时作胜游。

著意劝民躬耒耜,终朝把酒话田畴。

三年两下车尘拜,九客同为野景留。

桃李成阴春欲去,寸心耿耿夕阳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阿育王寺舍利塔

粒粟悬悬左角钟,几年镇压梵王宫。

要知八万四千所,元在寻常一念中。

佛现紫金归胜地,僧誇乌石坠虚空。

毫光起处无人见,明月堂前玉几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参选有感

元是江湖萧散客,谁将幽梦落南柯。

十年不调幸然好,一著才差悟处多。

肯使北山驰鹤信,且随西舍唱渔歌。

野人自喜无弹缴,却恐金章羡绿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