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大参辞召有感之作(其二)

桑梓栖迟已有年,可能骑马负春田。

九天雨露双龙诏,满地江湖一钓船。

晓起青山供短笏,雨馀修竹长新鞭。

投间不落幽居事,一任浮云过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次韵毛大参辞召有感之作(其二)》。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桑梓之地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仕途与隐逸之间选择的深思。

首联“桑梓栖迟已有年,可能骑马负春田”描绘了诗人长期居住在故乡的情景,虽有田园之乐,但似乎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不甘。诗人或许曾有过骑马春游、耕作田间的梦想,但现实却让他感到些许失落。

颔联“九天雨露双龙诏,满地江湖一钓船”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朝廷的召唤比作“九天雨露双龙诏”,寓意着高官厚禄的诱惑;而“满地江湖一钓船”则代表了诗人的隐逸之心,渴望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垂钓。这一联巧妙地对比了仕途与隐逸两种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晓起青山供短笏,雨馀修竹长新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清晨时分,他面对着青山,手持短笏,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雨后,修长的竹子长出了新枝,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尾联“投间不落幽居事,一任浮云过眼前”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他并不因外界的诱惑或困难而改变自己的志向,而是坚守自我,让一切纷扰如浮云般从眼前飘过。这体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文徵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抉择,以及他对理想与现实、隐逸与仕途之间复杂情感的表达。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寒食自横金归汎石湖

泽国春深雾雨收,越城桥畔水争流。

断烟西去浮苍屿,斜日中川起白鸥。

村店寂寥寒食节,行人迢递木兰舟。

芳情满目东风急,欲采汀花不自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月既望同吴次明蔡九逵陈道复汤子重王履约履仁汎舟石湖遂登治平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为韵分得朗字

良期每多违,佳节怅虚往。

薄言城西游,馀春迟幽赏。

日色漾涟漪,天光发融朗。

清吹飘文裾,瑶湍激兰桨。

寄怀涉清川,平目眺遐壤。

晴霏动遥岑,清烟散修莽。

亚竹孤卉明,隔水春禽响。

及此单裌成,聊寄临流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题虢国夫人夜游图

紫尘拂辔春融融,参差飞鞚骄如龙。

锦鞯绣带簇妖丽,绛纱玳烛围香风。

春风交花光属路,后骑雍容前却顾。

中间一骑来逡巡,秀眉玉颊真天人。

翠微垂鬓衱称身,彷佛当年虢与秦。

佳人绝代真难得,安得君王不为惑。

岂知尤物祸之阶,不独倾城竟倾国。

一时丧乱已足怜,后世方誇好颜色。

晴窗展卷漫多情,百年青史自分明。

莫言画史都无意,尺素还堪鉴兴废。

形式: 古风

游幻住庵

行行西郭两牛鸣,路转桥横得化城。

深巷鸟啼山木暗,清溪日暖白烟生。

兴怀往哲悲陈迹,每到空门损世情。

坐恋蒲团留不得,碧云回首暮钟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