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我抚摸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时间匆匆已过去了三次,正值西州的七夕节。
奇怪的是,连骄阳也避开了夜晚,似乎还差两天才到新秋。
天上美好的夜晚与人间的佳节,原本就没有什么区别,不分今昔。
夜晚突然下起了急雨,洗净了空气,使得风露格外清新。
我思念着万里之外的漂泊,那位名叫君平的人在哪里?又有谁能理解我这乘船远行的人呢。
插在竹竿上的瓜果不要再妄想得到,巧妙之处岂能让人轻易乞求。
庭院初感凉意,楼阁彻夜明亮,别说我们已经隔了一年多。
举杯长啸,醉眼看这天地广阔无垠。

注释

参:古代二十八宿之一。
井:古代二十八宿之一。
西州:古地名,可能指现在的陕西西部。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又称牛郎织女节。
骄阳:强烈的阳光。
新秋:刚来临的秋季。
乘槎客:传说中乘木筏渡天河的人,比喻远行者。
插竹剖瓜:习俗,七夕时人们会在瓜上插签祈福。
经年:一年或多年。

鉴赏

这首《念奴娇·七夕》是宋代词人京镗的作品,以七夕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漂泊的感慨。"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描绘了词人经历三个七夕节,时间过得飞快,仿佛在星河中匆匆而过。"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通过太阳晚退的情景,暗示季节更替,新秋将至。

词人接着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暗指自己像古代神话中的乘槎者,远离故乡,无人理解。"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借七夕乞巧的传统,表达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流露出无奈与自嘲。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写出了夜晚的清凉和寂静,暗示着词人与亲朋的长久分离。最后,词人借酒浇愁,"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以豪放的姿态面对孤独和寂寞,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46)

京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

载酒郊坰修禊事,雅称兰舟同泛。

麦垄黄轻,桤林绿重,莫厌春光晚。

棹歌声发,飞来鸥鹭惊散。

好是水涨弥漫,山围周匝,不尽青青岸。

除却钱塘门外见,只说此间奇观。

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载成留恋。

古今陈迹,从教分付弦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雨中花慢(其一)重阳

玉局祠前,铜壶阁畔,锦城药市争奇。

正紫萸缀席,黄菊浮卮。

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

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怜行客,犹对佳宾,留连岂是贪痴。

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寄东篱。

惜别未催鹢首,追欢且醉蛾眉。

明年此会,他乡今日,总是相思。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雨中花慢(其二)次阎侍郎韵

跨鹤仙姿,掣鲸老手,从来眼赤腰黄。

更词源峡水,才刃干将。

处处欢谣载路,时时秀句盈囊。

牛头山畔,烦公敛惠,许我分光。

逢迎锦里,话旧从容,谁知各整行装。

况正好、登高怀古,择胜寻芳。

少缓红莲开幕,何妨黄菊浮觞。

等闲分首,征尘去后,目断斜阳。

形式: 词牌: 雨中花慢

洞仙歌.次王漕邀赏海棠韵

东皇著意,妙出妆春手。点缀名花胜于绣。

向鱼凫国里,琴鹤堂前,仍共赏,蜀锦堆红炫昼。

娇娆真绝艳,尽是天然,莫恨无香欠檀口。

幸今年风雨,不苦摧残,还肯为、游人再三留否。

算魏紫姚黄号花王,若定价收名,未应居右。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