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望月

石台朝返策,峡口暮言旋。

峰峦各一色,山鸟啼两边。

芦林露浣石,柳枝维渔船。

滩头落日黄,几处生寒烟。

正愁大刀折,忽看破镜悬。

玉钩搭残霞,蛾眉照长川。

镜湖疑喷玉,箭波如离弦。

岸遥光历历,沙净寒涓涓。

猿饮臂相接,雁惊阵不联。

孤帆未可去,且随鸥鹭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石台返回峡口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对月色的细腻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宁静之美。

首句“石台朝返策,峡口暮言旋”,以“返策”和“言旋”描绘了诗人从石台出发,傍晚时分回到峡口的情景,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行程的结束。

接着,“峰峦各一色,山鸟啼两边”两句,通过色彩和声音的对比,展现了山峦的多样性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山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山鸟在两侧鸣叫,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间图景。

“芦林露浣石,柳枝维渔船”描绘了岸边的景色,芦苇丛中的露水洗净了石头,柳枝上系着停泊的渔船,细节之处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滩头落日黄,几处生寒烟”则将视线转向河滩,夕阳的余晖染成金黄色,几处升起的寒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正愁大刀折,忽看破镜悬”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用“大刀折”和“破镜悬”来比喻事物的破损或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玉钩搭残霞,蛾眉照长川”进一步描绘了月色之美,玉钩般的月亮挂在天边,映照在长长的河流上,仿佛是蛾眉的倒影,增添了画面的浪漫与神秘感。

“镜湖疑喷玉,箭波如离弦”将月光下的湖面比作喷射的玉石,波浪如同离弦之箭,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水面的动态美。

“岸遥光历历,沙净寒涓涓”描绘了远处岸边的光线清晰可见,沙滩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干净,寒气中传来涓涓流水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猿饮臂相接,雁惊阵不联”通过猿猴饮水时手臂相触和雁群因惊扰而阵型散乱的描写,展现了动物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最后,“孤帆未可去,且随鸥鹭眠”表达了诗人暂时不愿离去的心情,希望与鸥鹭一同休息,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口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听邻舟美人琵琶

江干露气新,芳洲月半轮。

佳人命兰棹,沿漾绿杨津。

只怜弦解语,不见袜生尘。

情长留响远,调促送声频。

定知垂玉手,倘亦掩罗巾。

今夜秋江上,能无断肠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梁明府席上咏文木盘二首(其一)

嘉木生南海,蟠结郁成文。

幸托良工手,华堂得奉君。

初疑绮席上,捧出一盘云。

愿承罗袖拭,为君荐微芹。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梁明府席上咏文木盘二首(其二)

结根依僻壤,埋采托远林。

一经匠石顾,为君吐锦心。

分明赤玉碗,中有墨花沉。

总为烟霞染,残云疑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郡侯罗老师入觐

萧萧凉籁发,飒飒江风黄。

翩翩五骅骝,迢迢赴帝乡。

双旌俨前导,父老挟扶将。

天子秉百度,作新大明堂。

日夕下明诏,抡才自殊方。

我公负明德,夙昔称栋梁。

及兹风云会,愿佐日月光。

贱子欲眄睐,恩遇实非常。

如彼穷秋树,雨露滋其芳。

恨无双飞翼,相随淩风翔。

伫立望行尘,含毫中斯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