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二十四)

中秋夜,圆转魄,东升慢上露先湿。

起清风,明似雪,薄衣阶下寒泉滴。

随宜情,何豁达,五音罢去无踪迹。

星稀斗暗天宽窄,桂华望处谁不惜。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中秋夜晚,明亮的月亮缓缓升起,露水沾湿了地面。
微风吹过,月光皎洁如雪,我穿着单薄的衣服,听见台阶下的泉水滴落声。
顺应情感,心境开阔,音乐停止后,一切声音都消失无踪。
星空稀疏,北斗黯淡,天空显得更加广阔,遥望桂花,人们怎能不心生怜惜。

注释

中秋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圆转魄:形容月亮圆满明亮。
东升慢:月亮从东方慢慢升起。
露先湿:露水已经打湿了地面。
起清风:微风吹拂。
明似雪:形容月光皎洁如雪。
薄衣:轻薄的衣服。
寒泉滴:寒冷的泉水滴落声。
随宜情:顺应个人的情感。
何豁达:心境开阔。
五音: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
无踪迹:消失得无影无踪。
星稀斗暗:星星稀疏,北斗星显得暗淡。
天宽窄:天空的广阔或狭窄感。
桂华:指月光下的桂花。
谁不惜:谁能不感到惋惜或珍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象。"圆转魄"形容明亮圆润的月亮,"东升慢上露先湿"则表达了月出时露珠被月光濡湿的场景,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诗人接着写道"起清风,明似雪",这里的"清风"不仅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而且与"明似雪"相结合,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洁白如雪的月光。"薄衣阶下寒泉滴"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只穿着薄衣服站在台阶下,听着远处传来的寒泉声响,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清冷的氛围。

接下来,"随宜情,何豁达"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景象的顺其自然的情感流露,以及内心深处的豁然开朗。"五音罢去无踪迹"则是指音乐声响渐渐消逝,不留下任何痕迹,这里也许暗示着诗人的情感表达已经超越了语言和声音,达到了某种境界。

最后,"星稀斗暗天宽窄,桂华望处谁不惜"中,"星稀斗暗"描绘出夜空中星辰稀疏的景象,而"天宽窄"则是对这广阔宇宙的一种体验。"桂华"指的是月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这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仿佛每个人在看到这样的景致时都会产生出不舍昼夜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十)

年年柳与韶光契,春风便作开花使。

黄莺到处不绝声,嫩叶芽新生悲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寘]韵

缘识(其十三)

玄珠玄珠存今古,总在眼前无一睹。

圆似明珠照十方,或来或去寒无雨。

本是真,玄中圣,天仙地仙收不尽。

虚无出向方寸间,方寸之间还远近。

此玄珠,何分别,超凡得道须自證。

四时运转如等闲,任从颠倒非常性。

玄珠玄珠实非实,虚非空,五色相依橘似红。

境象軿罗安掌内,不在言外隐形中。

扣玄关,深奇异,具足凡情兼四智。

人或达识此玄珠,一念失则心如醉。

可速求,可寻讨,明取闲忙身内了。

经年作相熟知之,三载渐即离怀抱。

买亦无,显奇秘,混在世间无滋味。

龙宫海藏不拘收,离男坎女难匹配。

神仙道,阴阳是,几人顺从几人背。

凡情不识智者会,坐卧行持穷三昧。

形式: 古风

缘识(其三十四)

清洁恭虔禋上帝,郊仪大设康哉世。

人心肯悦化来同,礼乐咸修依古制。

景福照明何举措,千官俨雅登云路。

一阳初启煦仁风,我运唯扬均遍布。

道德功惭情不已,常如取朽九重里。

未曾一日贵为尊,抚念苍生皆赤子。

羽卫旌幡花作队,雍熙民泰俱阛阓。

承平岂足尽言之,万里山河观掌内。

形式: 古风

缘识(其二十七)

春风绿野遍天地,枯朽渐随红日丽。

世界包含雨露新,东郊舒畅芳菲媚。

烟波柳嫩摇拂水,时迁荡飏情已矣。

不言往昔与今来,海岳高深升万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