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七兄监庙赴南宫兼呈大兄知县二首(其二)

河梁曾诵送行篇,蜗角牛毛十五年。

毕竟中间皆梦尔,祗今相对各苍然。

萧萧暂隔连床雨,荡荡初行万斛船。

谁近上林看躣马,东阳诗句定先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曾在河桥上吟诵离别诗篇,十五年间如同蜗角牛毛般短暂。
回首过往,一切都如梦境,如今相对,两人都已头发花白。
雨声潇潇,短暂分离后又逢连床夜话,启程时乘坐的大船浩荡前行。
谁会靠近上林苑欣赏奔马,东阳的诗句想必早已流传开来。

注释

河梁:河上的桥梁。
送行篇:离别时的诗词。
蜗角牛毛:形容极短的时间。
毕竟:终究,回首。
梦尔:如梦一般。
祗今:现在。
苍然:形容头发花白。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
连床雨:指雨夜促膝长谈。
万斛船:形容大船。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躣马:奔跑的马。
东阳:地名,代指诗人。
诗句:诗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他的兄弟们送别之作,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句“河梁曾诵送行篇”回忆起往昔在桥头为兄弟送别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接着,“蜗角牛毛十五年”用比喻表达时间的飞逝,十五年的光阴如同蜗牛爬行或牛毛般细微,转瞬即逝。

“毕竟中间皆梦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觉得那些岁月仿佛一场梦境。而“祗今相对各苍然”则描绘了兄弟们如今鬓发斑白,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的沧桑。接下来,“萧萧暂隔连床雨”以连绵的秋雨象征暂时的分离,而“荡荡初行万斛船”则形容兄弟出行的豪迈,暗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最后两句“谁近上林看躣马,东阳诗句定先传”暗含对兄弟才华的赞赏,想象他在京城任职时,其优美的诗句必定会迅速流传开来。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惆怅,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才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送七兄监庙赴南宫兼呈大兄知县二首(其一)

俊兄才学众人知,富贵功名自有时。

海运今看鹏怒击,韶成始是凤来仪。

状头谩诧文阶峻,榜眼常多紫绶垂。

家有郑公遗笏在,一闻吉语即相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广西谭景先经干兼简赵帅朱漕

旧历南游上海航,今经铧觜下漓江。

元戎正值诗书帅,廉使曾临父母邦。

不惮客从南去再,要陪驿召北来双。

水衡自古同丞拜,岂必红蕖映碧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送毛平仲

父祖同登六十春,相逢草草大江濆。

羡君不使囊锥见,笑我空将芰制焚。

闻道都人时载酒,未容俗客细论文。

他年小筑柯山畔,泉石风光剩欲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送王嘉叟编修通判洪州

籍甚西枢掾,居然出处光。

人犹思贺监,天未起张良。

南浦云应碧,东湖柳正黄。

古来求别驾,不是薄星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