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四日至南陵大雨江边之圩已有没者入鄱阳境中山田乃以无雨为病偶成一章呈王龟龄

圩田雨多水拍拍,山田政作龟兆拆。

两般种田一般苦,一处祈晴一祈雨。

去年水大高田熟,低田不收一粒谷。

只今万钱籴一斛,浙西排门煮稀粥。

圣神天子如尧汤,曰雨而雨旸而旸。

天公广大岂有意,尔自作孽非天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名为《月之四日至南陵大雨江边之圩已有没者入鄱阳境中山田乃以无雨为病偶成一章呈王龟龄》。诗中描绘了江南地区因雨水过多与干旱所导致的农业困境,以及百姓对自然现象的复杂情感。

首句“圩田雨多水拍拍”,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充沛的场景,圩田被雨水拍打的声音形象地呈现出来。接着,“山田政作龟兆拆”一句,通过比喻,将干旱时山田龟裂的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地表达了干旱给农田带来的严重损害。

“两般种田一般苦,一处祈晴一祈雨。”这两句诗揭示了农民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共同苦难,无论是雨水过多还是干旱,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农民们在干旱时祈求降雨,在雨水过多时又希望晴朗,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无奈。

“去年水大高田熟,低田不收一粒谷。”这一句描述了去年洪水泛滥的情景,高田虽然丰收,但低田却颗粒无收,鲜明对比凸显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影响。

“只今万钱籴一斛,浙西排门煮稀粥。”这句诗反映了当前粮食价格的高昂,百姓生活困顿,甚至到了只能煮稀粥度日的地步,体现了社会经济的艰难状况。

最后,“圣神天子如尧汤,曰雨而雨旸而旸。”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期盼,希望天子能像古代贤明的君主一样,能够调和风雨,保障民生。

“天公广大岂有意,尔自作孽非天殃。”则点明了自然现象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人类自身行为导致的后果,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近得一二砚示范达甫笑以为堪支床也许送端州大砚作诗以坚其约

范郎紫玉馀半圭,翻手作云雨雹随。

龙蛇起陆孔翠飞,云收雨霁千首诗。

荐以文锦盘珠玑,夜光发屋邻翁知。

桂州刺史书成痴,单车万里日夜驰。

囊中已无去年锥,欠此石友相娱嬉。

范郎笑我支床龟,忽遣致我重宝赍。

金印如斗不愿携,爱此直欲忘朝饥。

君行题舆古端溪,溪石丑好纷不齐。

溪边之人足谩欺,须君眼力为辨之。

更作万斛之墨池,为君大书十丈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刘倅示崇宁上舍题名翰林其父也

崇宁天子开皇极,发挥神谟诏群辟。

十八学士天与力,攀鳞附凤才一日。

翰林尚书古遗直,不作三公奄窀穸。

当时盛事刊乐石,后五十年已今昔。

令我再拜三叹息,尚有之子似世德,不羸其躬且赫奕。

形式: 古风

黄升卿送棕鞋

编棕织蒲绳作底,轻凉坚密稳称趾。

帝庭无复梦丝絇,上客还同贶珠履。

我家江南山水窟,日日行山劳屐齿。

感君投赠欲别时,布袜青鞋从此始。

亨衢知子方著脚,直上云霄三万里。

泰阶历尽却归来,赤舄一双应几几。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张钦州

张家承平四姓侯,门前列戟金成丘。

南来清贫家立壁,但有万卷书满楼。

云山极观半空写,下有花竹秀而野。

闭门读易已三年,乐天知命忘华颠。

我行湘中识此老,难兄莫年更枯槁。

从来戚畹须表劝,会听鸣珂趁朝早。

衡阳小隐虽深幽,去天尺五君无留。

貂蝉兜鍪何足道,君必不为猿鹤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