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灵谷寺

一雨送微凉,千山静如沐。

萧萧松桧秋,露气多芬馥。

窈窕入前林,天籁应虚谷。

僧梵落松涛,磬声出疏竹。

陵寝压山椒,郊坛绕其麓。

郁葱佳气浮,苍翠团黄屋。

白鸟江上来,黑鹰下乔木。

日暮返重城,兹焉想薖轴。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秋日游览灵谷寺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首句“一雨送微凉,千山静如沐”开篇即营造出清新的氛围,仿佛一场小雨带来了凉爽,使得千山在宁静中仿佛接受了洗礼。接着,“萧萧松桧秋,露气多芬馥”两句,通过松树和桧树的萧瑟秋意,以及露水带来的芳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韵味。

“窈窕入前林,天籁应虚谷”描绘了一幅深邃幽静的画面,行走在密林之中,仿佛能听到山谷间的天籁之音,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随后,“僧梵落松涛,磬声出疏竹”则将宗教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中,僧人的梵音与松涛相呼应,磬声从稀疏的竹林中传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陵寝压山椒,郊坛绕其麓”两句转而描述了灵谷寺的历史与庄严,陵寝高耸于山顶,郊坛环绕山脚,体现了寺庙的庄重与历史的沉淀。最后,“郁葱佳气浮,苍翠团黄屋”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郁郁葱葱的植被中飘浮着吉祥之气,黄瓦苍翠,色彩鲜明,展现出灵谷寺的庄严与美丽。

“白鸟江上来,黑鹰下乔木”则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江面与树木中的生灵,白鸟在江面上飞翔,黑鹰从高大的树木间俯冲而下,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与活力。最后,“日暮返重城,兹焉想薖轴”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历的感慨与思考,日落时分返回城市,心中满是对这次游历的回味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秋日灵谷寺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

苏民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重游瓦官寺

烟雨满重城,晓策西南辔。

寂寞凤凰台,凄清瓦官寺。

竹色净禅房,葳蕤锁深翠。

几树杏花红,馀英布初地。

高阁既虚明,层轩亦幽邃。

老僧逢白头,共话前朝事。

刻画何年碑,上有升元字。

午梵闻山钟,清贡修香糒。

一到空尘缘,再到空妄累。

嘈嘈濯龙门,喧喧动车骑。

何似此中游,独往有深致。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南关道中

我行入南中,事事皆殊傀。

怪石马蹄生,好峰当面起。

竖者如鍪牟,蹲者似犀兕。

是时春仲交,草木渐畅美。

风雨所摧残,瘴雾所煎靡。

石壁馀嶙峋,点缀互苍紫。

嘤嘤春鸟鸣,湜湜泉流弥。

带刀椎髻奴,出入俱妻子。

伐木响山椒,时闻深涧底。

窈窕转前旌,鼓角馀声里。

边吏远来迎,骑踏旄头驶。

古称花面蛮,于今亲见矣。其言虽侏?,其俗尚淳俚。

愧彼中华人,衣冠盛包匦。

机械互纷拿,文墨相宛委。

徒工鞶帨姿,何裨结绳理。

子欲居九夷,无乃意为是。

形式: 古风

书北齐冯淑妃传后

鹰犬仪同各阶级,琵琶当殿黄门立。

齐兵穿破平阳城,妖星马上催妆急。

苍黄介胄暗尘飞,犹自嫣然著锦衣。

不闻汾水方酣战,尚忆天池更打围。

金鸡啼上白杨树,不见邺宫行乐处。

无愁曲奈有愁何,粉镱敲残红泪多。

形式: 古风

题颜宗渔樵耕读图为姚侍御赋

君家粉壁悬绢素,千山万山起烟雾。

层崖绝壑俯沧溟,飞瀑奔流如雨注。

树色冥蒙日月昏,波涛汹涌蛟龙怒。

乾坤缥缈亦苍茫,中有高人得真趣。

结庐人境手韦编,不知绝简与残蠹。

坐看渔父傲沧洲,入暮樵人失归路。

农夫两两荷锄耕,相忘帝力知何故。

于嗟万里咫尺间,形形色色皆神遇。

令我胸次总悠然,开襟酌酒应无数。

主人爱客亦忘机,席上不惊鸥与鹭。

乃知神笔怡心颜,不必登楼堪作赋。

为君一醉且高歌,潦倒尊前忘日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