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每年每日都像客人般漂泊,心情愁苦如同陷入泥沼难以自拔。
我在江边独自衰老,远方的风俗却仿佛亲人般亲近。
雪后我拄着藜杖漫步在红崖谷,清晨的朝露使我忆起宫廷的辉煌。
此刻心碎得没有一寸安宁,迷失道路不知三秦何处可见。

注释

年年:每年。
长为客:长期漂泊。
忽忽:恍惚、迷茫。
穷愁:极度的忧愁。
泥杀人:形容愁苦深重。
江上:江边。
形容:外貌、形象。
吾独老:我独自衰老。
天边风俗:远方的风俗。
相亲:亲近。
杖藜:拄着藜杖。
雪后:下雪之后。
临丹壑:漫步在红崖谷。
鸣玉:比喻朝堂的威严。
紫宸:宫廷。
心折:心碎。
无一寸:没有一寸安宁。
路迷:迷失道路。
三秦:古代地区名,这里泛指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凄凉的情感,诗人在冬至这一天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无奈。"年年至日长为客"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漂泊生涯,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的穷愁。

接下来的"忽忽穷愁泥杀人"则是对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江上形容吾独老"更增添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孤独感。"天边风俗自相亲"一句中,“天边”二字营造出一种遥远与隔绝之感,让人读来不禁生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

在后半首,"杖藜雪后临丹壑"中的"杖藜"暗示了诗人的高龄和孤独,而"鸣玉朝来散紫宸"则可能是在形容某种美好的事物,但在这里却无法为诗人带来慰藉,反而加深了他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哀与迷茫,对于失落和寻找的深刻体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哲思。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冬深

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

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郭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北邻

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

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