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蜀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过的。
岂料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做客呢?
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已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
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人何须枉自老泪长流呢!

注释

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
梓州:四川三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
如何:犹岂料。
关塞:边关;边塞。
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
世:一作“万”。
黄发:年老。
残生:残余的岁月、生命。
大臣:泛指朝廷掌权者。
不:一作“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感慨以及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安危的思考。首句"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表达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无奈与孤独。

接着,"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则是说尽管面对重重障碍和困难,但还是选择了继续前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潇湘水域的游历上。这里潇湘不仅是一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一句,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黄发代表着岁月的流逝,而随白鸥则是说即使在残生之中,也只能像那自由自在的白鸥一样,随波逐流。

最后两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显露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怀,同时也是一种对掌握国家命运的大臣的信任。即便是在个人的困顿与国之安危之间,诗人也不至于过度悲伤,因为有着智慧和能力的领导者在位维护着国家。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透露出他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发潭州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可惜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台上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

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

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对雨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