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黄耳盘

独下黄盘路,多虞部落连。

云晴仍著地,树古自参天。

乱鸟飞人上,惊麋起马前。

行行无郡邑,唯见虎狼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独自走下黄色的土坡路,沿途多有部落相连,令人担忧。
尽管天气晴朗,云朵依旧低垂触地,古老的树木自始至终耸入蓝天。
一群乱飞的鸟儿掠过头顶,受惊的麋鹿在马前惊起。
一路行走,不见城镇村落,只见象征战争的狼烟四起。

注释

独下:独自走下。
黄盘路:黄色土坡路,形容道路崎岖且颜色特别。
多虞:多有忧虑,此处指沿途不安全。
部落连:部落相连,表示人口聚居的地方多。
云晴:天气晴朗时的云。
仍著地:依然很低,似要触及地面。
树古:古老的树木。
自参天:自然地高耸入天。
乱鸟:飞散无序的鸟群。
飞人上:从人的头顶飞过。
惊麋:受惊吓的麋鹿。
起马前:在马的前方惊起。
行行:一步步地,连续行走。
无郡邑:没有城镇或村落。
唯见:只看见。
虎狼烟:古代边境战争或动乱时的烽火,这里比喻战乱或不安宁的迹象。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荒凉、人迹罕至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战争频仍、社会动荡的氛围。首句“独下黄盘路”中的“独下”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孤独感,"黄盘路"则是古代边塞地区的一个地名,这里也可能象征着一条偏远而荒凉的路径。

接着的“多虞部落连”中的“多虞”通常指的是少数民族部落,此处则强调了这些部落在这片土地上的聚居和繁衍,"连"字则暗示了一种连绵不绝的状态,这里的“连”也可能意味着这些部落之间的相互依赖或是对抗。

第三句“云晴仍著地,树古自参天”中的“云晴仍著地”描绘了大自然景象,其中"著地"常用来形容云气低垂至地面,这里则可能表示一种平和而宁静的状态,而与其对比的是“树古自参天”,这里的“树古”指的是古老的树木,“自参天”则表明这些树木高大挺拔,似乎在向天空伸展。这两者相对立,形成了一种自然界中力量与静谧并存的景象。

第四句“乱鸟飞人上,惊麋起马前”中的“乱鸟飞人上”和“惊麋起马前”则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恐慌和混乱。"乱鸟飞人上"可能暗示着战乱中鸟儿因惊吓而四处逃窜,而"惊麋起马前"中的"麋"是古代称呼鹿的名字,这里则表现出一幅马匹受到惊吓,随着鹿群一起奔跑的情景。

最后两句“行行无郡邑,唯见虎狼烟”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土地上行走,没有遇到任何城镇或聚落,只能看到远处传来的虎狼的烟火信号。这不仅反映出边塞地区的荒凉,更可能暗示着战争带来的人口流离失所,以及野兽取代人类成为这一地域的主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氛围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动荡不安、人迹罕至的边塞生活图景,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对月

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

万方期一夕,到晓是经年。

影蔽星芒尽,光分物状全。

惟应苦吟者,目断向遥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五原书事

西出黄云外,东怀白浪遥。

星河愁立夜,雷电独行朝。

碛迥人防寇,天空雁避雕。

如何非战卒,弓剑不离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忆宛陵旧居

旧忆陵阳北,林园近板桥。

江晴帆影满,野迥鹤声遥。

鸟径通山市,汀扉上海潮。

秦城归去梦,夜夜到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日暮江上

孤帆收广岸,落照在遥峰。

南北渡人少,高低归鸟重。

潮回沙出树,雨过浦沉钟。

渔父虽相问,那能话所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