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帆收广岸,落照在遥峰。
南北渡人少,高低归鸟重。
潮回沙出树,雨过浦沉钟。
渔父虽相问,那能话所从。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孤帆收广岸,落照在遥峰"一句,表达了夕阳西下时,一叶孤舟缓缓靠岸,而那最后的余晖映照在远处的山峰上,给人以诗意盎然之感。
接着是"南北渡人少,高低归鸟重",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航道上的稀少行人与天空中归巢鸟儿的多寡,强调了江上日暮时分的静谧和孤独。
再看"潮回沙出树,雨过浦沉钟",这里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烘托氛围。潮水退去后露出沙滩,树木在沙滩边缘显现,而经过一场雨后的宁静,使得远处的古庙中的钟声变得清晰可闻。
最后两句"渔父虽相问,那能话所从"则表现了诗人与渔夫偶遇时,虽然彼此询问,但对于内心的情感和来去的轨迹,又有谁能道出呢?这既是对孤独旅人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捕捉到了日暮江上的一份宁静与深远,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怀。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疏散过闲人,同人不在秦。
近来惊白发,方解惜青春。
僻寺居将遍,权门到绝因。
行藏如此辈,何以谓谋身。
贫寄帝城居,交朋日自疏。
愁迎离碛雁,梦逐出关书。
经雨蝉声尽,兼风杵韵馀。
谁知江徼塞,所忆在樵渔。
东下经牛渚,依然是故关。
客程临岸尽,乡思入鸥闲。
雨涨巴来浪,云增楚际山。
渔翁知未达,相顾不开颜。
一第久乖期,深心已自疑。
沧江归恨远,紫阁别愁迟。
稽古成何事,龙钟负已知。
依门非近日,不虑旧恩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