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三首(其一)

箫韶岂不美,爰居终自悲。

俛仰鲁城上,惊顾不能怡。

伊昔舜廷内,鸣凤为来仪。

和声讵中变,众听邈难齐。

浇淳悬异代,聪昧未殊施。

咄嗟播鼗武,永乏沧海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读庄子三首》之一,通过对比箫韶之乐与庄子哲学的深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箫韶岂不美,爰居终自悲”,以箫韶之乐的美妙与庄子笔下“爰居”(一种鸟)的悲凉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箫韶象征着外在的和谐与美好,而“爰居”的悲鸣则反映了内在的孤独与痛苦,这种对比揭示了人类情感的两面性。

接着,“俛仰鲁城上,惊顾不能怡”,诗人站在鲁城之上,低头与抬头之间,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感到惊异于世界的广阔与变化,又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反映了人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困惑与挣扎。

“伊昔舜廷内,鸣凤为来仪”,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舜帝时期,凤凰因和谐的环境而来集,象征着理想社会的和谐与美好。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和声讵中变,众听邈难齐”,指出即使在理想状态下,声音也无法完全统一,众人的听闻也难以一致,暗含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浇淳悬异代,聪昧未殊施”,进一步探讨了时代变迁与个人认知的问题。尽管时代不同,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却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强调了人性与认知的恒常性。

最后,“咄嗟播鼗武,永乏沧海归”,诗人发出感慨,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无尽的追求,似乎永远无法找到归宿。这里借用“播鼗武”(一种打击乐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探索,以及对最终归宿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与自然现象的反思,深入探讨了人生哲学与道德观念,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读庄子三首(其二)

汉阴灌园叟,抱瓮力难任。

规为一何拙,机事自伤心。

赐也不受命,愧之汗沾襟。

至言与世邈,幽操非俗寻。

以此高宇宙,岂知倦山林。

彼哉夸夺子,佩服烂朱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读庄子三首(其三)

商丘有奇树,厥生非一朝。

修根走灵社,腾干拿赤霄。

拳局无大用,液樠不可彫。

谁谓非世器,终焉托逍遥。

致身适有遇,松桂宁免樵。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吴中大水有负郭田在常州云已漂溃作一首示公仪

百谷驰东南,三江浇吴会。

积阴漏云汉,涌水翻积块。

斯民既昏垫,我稼堕颠沛。

鱼鳖有馀粮,郊原靡遗穗。

糊口窃自恕,矜寡将何赖。

天道有盈虚,吾宁罪于岁。

救饥苦谋拙,禹稷不可待。

行矣帆长风,因之浮海外。

形式: 古风

览古二首(其一)

固国不须险,用兵不须强。

域民在所守,威敌在所良。

由余仕诸戎,秦穆警封疆。

晏子犹在齐,范昭识难亡。

小国有其人,大国岂易当。

奈何亿万师,牧野遂煌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