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即事四首(其一)

塞氛未静铁衣寒,愁绝江南庾子山。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

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战事还未平息,士兵们穿着冰冷的铁衣,江南的庾子山弥漫着忧愁。
是谁让石郎舍弃防线,只听说柴氏收复了三个关隘。
西部的太白山下只剩孤立的营垒,北望中原,却被重重阻隔。
仍然记得那艘楼船挂着黄色的军旗,傍晚的烽火时明时暗,照亮了龙湾的夜空。

注释

塞氛:战乱的气氛。
铁衣:士兵的铠甲。
庾子山:地名,可能指庾信所居之地。
石郎:可能指将领的名字。
柴氏:可能指某个势力或人物。
太白:指太白山,中国西部的名山。
楼船:古代大型战舰。
黄钺:黄色的斧头,象征军权。
龙湾:地名,具体位置未知,可能指战场或重要地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乱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国土分裂的哀伤。

“塞氛未静铁衣寒”一句,以军营未解之氛围、士兵穿戴着冰冷的盔甲开始,直接传达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气氛。紧接着,“愁绝江南庾子山”则通过对美好而又遥远的江南风光和庾信(庾子山是他的号)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

“谁使石郎捐一道,仅闻柴氏复三关”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石郎、柴氏的提及,以及他们曾经在战场上的英勇行为,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力感。

“西当太白馀孤垒,北望神州隔几寰”则是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边塞之远、国土之分割的感觉,诗人在这里表现了自己对于国家疆域的关切和忧虑。

最后,“犹忆楼船建黄钺,夕烽明灭照龙湾”两句,通过对过去盛景的回忆(“楼船建黄钺”可能是指某种繁华景象)和战争中烽火连天的情形,表现了诗人对于和平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战乱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沉郁苍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国土分裂的边塞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深切的忧虑和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又和二首(其二)

禁林忝士相如草,芸阁曾分太乙光。

亳社重新依老子,天台自古属刘郎。

判无除目污黄纸,空有孤忠满皂囊。

回首觚棱残梦断,下招不必遣巫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又和二首(其一)

只有短辕车锡导,更无灵寿杖扶光。

林间竹笋饱一世,阁下薇花阅几郎。

曩欲裂麻宁拂袖,老当还笏不须囊。

绿阴周匝迷行径,谁念茙葵惟向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又和六首(其六)

昨闻英断有烹封,泽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卫足,曲蟠谁与木为容。

祠官失职惭虚蠹,野老无知祷象龙。

欲上高楼瞻魏阙,乱山千叠暮云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又和六首(其五)

薰蔷薇水启函封,妙语端能破闷悰。

自请把麾行雅志,渠能腰扇障羞容。

居然雄狡伏麟凤,何止杰魁如虎龙。

致了丰年归未晚,西来诏墨似鸦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