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寺,晓起礼佛,遂步至南涧

鸟鸣春山曙,升阳暖松间。

禅扃晨未开,随僧犹晏眠。

从容始披衣,盥漱草堂前。

仰见数峰峻,杳霭当晴天。

步阁礼金像,默讽无生篇。

耳目稍已净,钟磬但悠然。

缓步蹑石磴,倚杖听涧泉。

时见山中人,动作亦萧闲。

岂无人事劳,幽兴此中偏。

安得遗世累,遂此山居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石门寺的静谧与庄严氛围,以及诗人对佛教修行的虔诚与内心的宁静追求。首句“鸟鸣春山曙,升阳暖松间”以鸟鸣唤醒春日黎明,阳光温暖松林,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宁静祥和的景象。接着,“禅扃晨未开,随僧犹晏眠”则描绘了寺庙清晨的宁静,僧人们尚未起床,体现了修行生活的简朴与专注。

“从容始披衣,盥漱草堂前”展现了诗人缓缓起床,进行日常的清洁仪式,这一细节体现了他对修行的认真态度。接下来的“仰见数峰峻,杳霭当晴天”通过描写远山的峻峭与云雾缭绕,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灵与神秘。

“步阁礼金像,默讽无生篇”描述了诗人步入寺庙,恭敬地礼拜佛像,并默默诵读佛经,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内心的平静。随后,“耳目稍已净,钟磬但悠然”暗示了在诵经之后,诗人的心境得到了净化,周围的声音也显得更加悠扬和谐。

“缓步蹑石磴,倚杖听涧泉”描绘了诗人沿着山路行走,途中倚杖倾听山涧泉水的声音,这一场景充满了自然的韵律美。最后,“时见山中人,动作亦萧闲”表明诗人偶遇山中的其他修行者,他们的举止同样显得悠闲自在,共同营造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

“岂无人事劳,幽兴此中偏”表达了尽管世间有许多烦忧,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却能获得更多的宁静与乐趣。最后一句“安得遗世累,遂此山居便”则是诗人对摆脱尘世烦恼、在此山中定居的愿望,体现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深刻体验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颖叔宿山庙

空廊春草深,游客到时心。

日色众山暝,树声高殿阴。

迎门无道侣,共宿有栖禽。

对此易成感,况君悲昔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游麻衣洞将归,因雨复留,赠王颖叔兄弟

偶来遂连夜,将别复悠悠。

春雨应无限,归心自可留。

微风山叶动,孤烛草堂幽。

转眼又成故,还堪几载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既成,怅然有感,题卷末二首(其一)

古来耽此道,清味本酸寒。

思入如中病,吟成胜拜官。

物生皆不隐,情动即教看。未识成何用?

凭将鬓发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既成,怅然有感,题卷末二首(其二)

前生应有罪,天谴作诗人。

但见无双士,常膺不次贫。

青山穷道路,白首役精神。

独为求知己,淹留万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