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中晚唐诗人主客图》既成,怅然有感,题卷末二首(其二)

前生应有罪,天谴作诗人。

但见无双士,常膺不次贫。

青山穷道路,白首役精神。

独为求知己,淹留万古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为诗人的命运感到无奈与感慨。诗中的“前生应有罪,天谴作诗人”两句,似乎在暗示诗人认为自己前世可能犯了某种错误,因此被上天惩罚,让他成为了一名诗人。这种自我反省和宿命论的思考,透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的“但见无双士,常膺不次贫”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处境。这里的“无双士”可能指的是才华出众的诗人或文人,“不次贫”则表明他们往往生活贫困,地位不高。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及类似人物虽然才华横溢,却常遭遇不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匹配。

“青山穷道路,白首役精神”描绘了诗人在追求理想和创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困苦。青山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而“穷道路”则暗示了诗人在实现理想道路上的艰辛与挫折。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已至白首之年,仍在为创作和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努力奋斗,体现了其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奉献。

最后,“独为求知己,淹留万古身”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知音的心愿以及对永恒的追求。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诗人希望能够遇到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情感的慰藉,也是对诗歌艺术传承的一种期待。同时,“淹留万古身”也暗示了诗人愿意为了诗歌艺术的追求,牺牲个人的短暂生命,以期留下不朽的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沉的思考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社会地位、创作过程以及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情厚爱和永恒追求。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泺口山寺

鸟鸣石桥外,流水寺门关。

秣马客方倦,埽阶僧自闲。

烟松浮晓日,华殿倚秋山。

聊可息尘念,胡为岐路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登华不住阁,读吕仙诗

凭槛晓风急,客行悲早秋。

日边海乡远,天末岳云流。

故垒不可见,仙踪何处求?

无因却情累,驱马但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登岱,过灵岩寺,雨后作

山雨晓未歇,整辔趋岩陬。

飒然披晨风,萧条川谷秋。

晴霭乍明晦,峦壑互沈浮。

鸟飞云雾中,时一闻啁啾。

崎岖造禅宇,杂沓松柏稠。

暂与山僧群,忻从樵者游。

日气表孤塔,天色分华楼。

俯兹古涧树,羡彼寒洞流。

适将蹑高崇,亦复爱深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与叔白登太山绝顶,怀子乔燕中

不信人能到,相看已是仙。

云中还有路,山上似无天。

真觉吴门近,初惊海域偏。

未知重岭外,何处是幽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