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石砚

远来柯岭外,近到玉堂间。

乍琢文犹涩,新磨墨尚悭。

不能濡大笔,何要别秋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咏石砚》由唐代诗人李琪所作,通过对石砚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寄托。

首句“远来柯岭外,近到玉堂间”以空间距离的变换,生动地描绘了石砚从遥远的柯岭来到近处的玉堂,暗示了石砚的珍贵与不凡。柯岭,可能象征着远方的名山大川,而玉堂则代表了高雅的居所或官府,通过这一对比,突出了石砚的非凡地位。

接着,“乍琢文犹涩,新磨墨尚悭”两句,细腻地刻画了石砚的制作过程和使用状态。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石砚视为刚被雕琢、磨制的作品,文犹涩表示其表面还略显粗糙,未达到最佳状态;新磨墨尚悭则暗示了石墨还未充分融入砚中,说明这是一块新砚。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石砚的物理特性,也隐含了对创作过程的思考,即艺术作品的成熟需要时间与耐心。

“不能濡大笔,何要别秋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石砚功能的期待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不能濡大笔意味着石砚未能充分发挥其作为书写工具的作用,这里或许暗含了对石砚品质或使用者技巧的不满。何要别秋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在秋天的山林中欣赏自然美景的渴望,与前文对石砚的描述形成了一种反差,暗示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超越了对单一物品的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砚的咏叹,不仅展现了其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李琪成功地将物与情、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现出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观念。

收录诗词(4)

李琪(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崔素娥

别恨离群自古闻,此心难舍意难论。

承恩必若颁时服,莫使沾濡有泪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假僧榻闷吟

四壁纷纷蟋蟀声,背灯欹枕梦难成。

人间有此不平事,何处人能报不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答杜荀鹤

如何即是僧心了,了得何心是了僧?

形式: 押[蒸]韵

上张相

南院司徒镇洛京,未经三月政声成。

四方群后皆如此,端坐庸夫见太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