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屈处诚善写竹

可庵不可作,昆山为之荒。

将谓青琅玕,一夜遭折伤。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

墨以托竹命,人短竹自长。

魂当附竹存,未分人琴亡。

我来吊风雨,秋尽堂空凉。

含情赋清篇,因之招凤凰。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挽屈处诚善写竹》表达了对屈处诚这位擅长画竹的艺术家的深深哀悼。诗人以"不可作"和"昆山为之荒"开篇,暗示了屈处诚的离世给艺术界带来的巨大损失,仿佛连著名的昆山都因此而显得荒芜。接着,诗人用"青琅玕"比喻屈处诚的竹画,形象地描绘了他的作品之美,然而却在一夜之间遭受折损,令人痛惜。

"其影落屏障,千家留墨光"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屈处诚画竹技艺的广泛流传,他的艺术精神如同墨迹般长久照耀人间。诗人强调墨与竹的共生关系,寓意屈处诚的精神如竹一般坚韧不朽,即使人已逝去,其艺术生命仍在延续。

"魂当附竹存,未分人琴亡"表达了诗人对屈处诚精神永驻的信念,认为他的灵魂已经与竹画融为一体,不会随人的消逝而消失。最后,诗人通过"我来吊风雨,秋尽堂空凉"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并借"含情赋清篇,因之招凤凰"寄托对艺术繁荣的期待,希望屈处诚的艺术精神能激发更多人才的涌现。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挽虎丘简书记

诗折病中身,苦吟终损神。

青山见在世,白发过头人。

花落三泉雨,云荒万顷春。

惟馀石上竹,消瘦似清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哭明古回雪中过莺湖有感

不复见安道,归哉空雪湖。

低云接清泪,远浪激长吁。

肮肮老博士,峥峥伟丈夫。

朝廷虚购玉,沧海实遗珠。

雄辩常翻口,衰痕未满须。

斯人竟微疾,我辈强孱躯。

一邑人皆愕,三年梦已殊。

妙篇留脍炙,还与不亡俱。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挽陈育庵

不见先生系所思,交游何地觅襟期。

坐来忽化身无病,传是成仙我亦疑。

剥啄药瓢偷鹤嘴,缄縢诗草付蛛丝。

遥吟旧寄皆珠贝,只恐能飞物亦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哭母诗

泪以泄心液,中亦寓邪正。

媚妇及谗臣,沾巾祸斯兴。

钱子痛慈亲,崩衷血随迸。

哀极衍馀音,悠悠偶成咏。

仍须血为书,留之示子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