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荷湖二首(其二)

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

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

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

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

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悲凉的风使我眼睛刺痛,使我耳朵充满哀愁。
我在水中颠簸,马也沉没,起身时大雪覆盖了皮衣。
行走百里不见人烟,哪里能找到炊烟和避难所。
我靠着青色的峭壁远望,只见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大地。
苍茫的天地如此无情,何处才能放下我的忧虑。
夜晚躺下,噩梦缠身,仿佛身处拔山涉水的困境。

注释

悲风:凄凉的风。
涩:刺痛。
酸狖:哀愁的猿猴。
愁:哀愁。
颠水:在水中颠簸。
没马:马匹沉没。
雪满裘:大雪覆盖皮衣。
烟火投:炊烟和避难所。
青璧:青色峭壁。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苍苍:苍茫。
运乃尔:如此无情。
忧:忧虑。
拔山湫:拔山涉水的困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至荷湖二首(其二)》中的一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荒寒环境中的孤独感受,展现了内心的苦闷与忧虑。"悲风我眼涩,酸狖我耳愁",以强烈的主观感受,写出风的凄厉和环境的寂寥,使人心情沉重。"我颠水没马,我起雪满裘",形象地刻画了行走在风雪中的艰辛,表达出旅途的困苦。

"百里不逢人,岂有烟火投",进一步强调了孤寂,连烟火气息都难以寻觅,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无助。"却倚青璧望,白雾满九州",诗人借助青璧之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对远方的期待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苍苍运乃尔,何地放我忧",感叹命运的无常,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最后两句"夜卧梦成魇,犹疑拔山湫",夜晚的恶梦更增添了内心的恐惧,仿佛置身于深渊之中,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不安。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抒怀之作,体现了曾巩诗歌的沉郁风格。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至荷湖二首(其一)

铁色对我马,林林路南山。

草根已变绿,冰雪尚满颜。

解镳苍烟脚,我栖就柴关。

乖时遭飘踬,岂免生事艰。

夙意待周孔,此士岂可还。

浊醪且斟酌,收心一瓶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西湖二月二十日

平生拙人事,出走临东藩。

纷此狱讼地,欣乘刀笔闲。

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春风随我来,扫尽冰雪顽。

花开满北渚,水渌到南山。

鱼鸟自翔泳,白云时往还。

吾亦乐吾乐,放怀天地间。

顾视彼誇者,锱铢何足言?

形式: 古风

论交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形式: 古风

访石仙岩杜法师

杜君袖衔丹砂书,一顾诃斥百怪除。

声如翻河落天衢,四方争迎走高车。

方瞳秀貌白须垂,买船东南寻旧居。

石岩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

君琴一张酒一壶,笑谈衮衮乐有馀。

我今归来尚踟蹰,羡君决发真丈夫。

形式: 古风